《漫長的季節》4集后,真正震撼人的,不是演技與寫實,而是尿袋
4月24日,電視劇《漫長的季節》更新至第4集內容。我在對開局3集的劇評文章當中認為,這部電視劇強于寫實,強于演技,在現實主義的題材當中,范偉、秦昊等演員,表現出了非常強悍的表演能力。然而,4集劇情之后,這部電視劇最大的閃光點,還不僅僅是寫實和演技,而是“尿袋”。
在第4集的劇情內容當中,王響、龔彪和馬德勝三人組聯合起來,要一起追查套牌真相。這個時候,三人組采用“釣魚執法”的方式,追查曾經的鋼廠保衛科長。這位下崗科長逃竄,王響追出,并且將下崗科長壓倒在地。此刻,龔彪與馬德勝趕到,幫助王響,控制住了這個下崗科長。
接下來的一幕,進入到了這部電視劇真正的高光時刻。下崗科長要隱藏什么東西,龔彪上前搶奪,最終真相出現,下崗科長要隱藏的是自己的尿袋。此刻,龔彪和馬德勝雖然表現出了詫異,但依舊認為,應該把這個下崗科長扭送派出所,追查套牌真相。而范偉老師飾演的王響,做出了不一樣的反應。
王響撿起地上的套牌,裝好了,重新送給這位下崗科長,然后放他走掉了。龔彪和馬德勝兩人要阻止,王響制止了他們的阻止。這場戲,其實不僅僅是寫實,及其演員們超高的演技表現水平了,更是寫實和演技加持之下巨大的人文主義關懷。《漫長的季節》的這種人文性,才是犯罪刑偵劇當中稀缺且珍貴的。
我們總是喜歡在犯罪劇當中看到離奇的犯罪和超級燒腦的刑偵過程,卻往往忽略了一個最根本上的問題:當我們創作犯罪劇的時候,我們最原始的初衷是什么呢?犯罪刑偵劇的最原始初衷,是展示丑惡的同時,倡導人性的光輝。人性光輝這件事情,遠比展示丑惡重要的東西。
咱們很多犯罪刑偵劇,在呈現犯罪丑惡的時候,是很在行的,但是在人性光輝一面,就欠缺了。比較好的例子,是《狂飆》當中,張譯飾演的男主角,在開局劇情當中,審理張頌文角色案子的時候,利用職務之便,給張頌文角色送了餃子。除夕夜,被審問的人,吃上了餃子。這就是人性的光輝。
回到《漫長的季節》當中來,它真正打動人的地方,也是這種人性的光輝。當王響、龔彪和馬德勝處于強勢一方的時候,他們看到了下崗科長的尿袋。這意味著什么?最直接的一面便是,這位下崗的科長,雖然表面上強硬,但他已經內強中干了,已經患有嚴重的疾病了,需要終生和尿袋為伴了。
同時,也意味著,這位下崗科長要保持活著,就需要有很大一筆醫藥費作為日常開銷,這可能是一個無底洞。他賺來的錢,是用來救命的。當然,他幫人代辦套牌,是不對的,是違法的。越是這個錯誤的時刻,越彰顯了人性的選擇。王響他們怎么做,是呈現一部電視劇的人文高度的。
從我們普通日常的角度講,把套牌販子扭送派出所,交給法律處理,是非常正確的。龔彪和馬德勝的選擇才是應該選擇的。但是,電視劇作為影視藝術形式之一,它的魅力就在于,角色們往往選擇一個“錯誤”但“合理”的行為方向的時候,會出現異樣的人性光輝。放走這個套牌辦理者,當然是錯誤的,但它卻具備這人性光輝上的合理性。
這是一種悖論關系上的合理性。從下崗科長的角度上講,即便是下崗了,即便是面對著巨額的醫藥費,也不應該去干違法的事情啊。而從王響的角度上講,那一刻,他人性的光輝似乎有點泛濫了,他竟然放走了他。所謂的悖論,便是,我們可以說出每一個角色的不合理性,但同時,也能想出他們行為合理性的一面。
這種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博弈關系,就留給了電視劇的忠實觀眾們。觀眾們會自己帶入到劇情當中去,對自己產生追問,如果我是王響,我會怎么做。我想,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選擇,尤其是自身利益受損的時候。
有一年大秋,我給村里看玉米,逮住一個偷玉米的婦人,他家是外鄉人,在村里沒有地,男人出勞工去了,幾個月沒寄錢回家了,家里是真的沒吃的了。那一刻,我慷大家之慨了,放走了婦人。我做的對嗎?當然不對。但人性的很多瞬間,錯的,反倒是對的吧。時隔多年,看到《漫長的季節》第4集當中類似的內容,竟然如此熟悉。我想,藝術的魅力,便在此處。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