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六號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站迎來新階段首艘天舟
5月10日晚,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發航天器——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并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艘有著多重“特殊身份”的貨運飛船,不僅承擔著中國空間站的物資保障、在軌支持和空間科學實(試)驗的任務,更是2023年我國正式開啟載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旗艦船”,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空間站任務發射:長七成功率100%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作為中國空間站貨運飛船專屬運載火箭,長征七號6次成功將天舟貨運飛船送上太空,創下中國空間站任務發射成功率100%的戰績。長七火箭入軌精度是現役運載火箭中最高的,偏差僅在秒級。該型火箭在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的任務中還實現了世界最快太空快遞“簽收”紀錄,發射后約兩小時就與中國空間站完成交會對接。而在此次任務中,長七火箭采用零窗口發射技術,按照運載火箭入軌精度參數,最晚可將窗口拓展至推遲120秒發射。
在取得連續成功的同時,火箭研制隊伍也在持續優化火箭設計和發射場測發流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長七火箭動力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周宏9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在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首戰任務中,長七火箭的研制隊伍對火箭發動機等產品進行了可靠性提升改進,進一步消除薄弱環節。本次任務中,長七火箭采用了二級發動機結構增強方案,對故障狀態的任務適應性進行提升。本次任務的飛行可靠性評估值達到了0.9871。
此外,此次任務中,長七火箭還進一步縮短了發射場測發時間,目前長七火箭發射場工作流程所需時間已從首飛時的38天縮短至25天。火箭院長七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郭金剛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如果說7年前相比于國際先進水平,長七火箭還有差距,現在長七火箭的發射場工作流程已十分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暗@不是終點,我們還要實現從追趕到并行再到趕超?!?/p>
據了解,目前長七火箭主要承擔天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是搭建“天地運輸走廊”的“貨運專列”,以每年1-2次的發射頻率為我國空間站正常運轉提供物資保障。后續長七火箭在滿足空間站貨運任務的同時,還將搭載遠征上面級實現太陽同步軌道9.5噸的運載能力,積極拓展中低軌衛星發射市場。
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來臨,智慧火箭也吸引了航天界更多目光?;鸺洪L七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邵業濤9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火箭以精準入軌為終極目標,如今我們多是通過提高火箭可靠性的方式來提高發射成功率,但火箭發射具有高風險的特點,往往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異常狀況決定任務成敗。智慧火箭能實現在通常意義的致命性故障情況下進行智能糾錯?!鄙蹣I濤表示,火箭院長七型號隊伍正圍繞智慧火箭領域開展故障診斷、任務重規劃等技術研究,目前原理樣機已經研制完成,在后續任務中將進行飛行驗證,推動智慧火箭關鍵技術工程應用與落地。
《環球時報》記者9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獲悉,今年下半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海南文昌發射場還將執行多次大、中型火箭航天發射任務。后續文昌航天發射場將適應國家航天發展戰略需求,重點圍繞新一代載人火箭發射工位、重型火箭發射工位等項目搞好拓展建設,同步開展配套軟硬實力體系建設,向著世界一流現代化航天發射場的建設目標穩步邁進。
貨物裝載能力:突破7噸
此次成功發射升空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第六艘貨運飛船。此次任務也是天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第5次應用飛行。相較于空間站全面建造階段發射的天舟四號和天舟五號,天舟六號創造了多個“首次”。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天舟六號不僅是我國載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發射的首發航天器,還是我國改進型貨運飛船首發船,也是天舟六號到天舟十一號組批生產的首發貨運飛船。
作為空間站的地面后勤補給航天器,天舟貨運飛船采用型譜化方案,設計了滿足不同貨物運輸需求的全密封貨運飛船、半密封貨運飛船和全開放貨運飛船3種型譜。而從天舟六號開始,技術團隊針對后續任務需求,對貨運飛船進行了系統升級,如對貨物艙進行較大改進,大幅度增強密封艙的貨物運輸能力等。
《環球時報》記者9日從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研制團隊將全密封貨運飛船拓展為8個貯箱的標準型和4個貯箱的改進型兩種狀態,可根據空間站補加推進劑上行需求選用。改進型的全密封貨運飛船,提高了密封艙貨物裝載能力,這樣給航天員提供的物資可以支撐更長時間,使貨運飛船發射頻次由此前的1年2次調整為2年3次,提高空間站工程綜合效益。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貨運飛船系統主管設計師董圣然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為改進型全密封4貯箱狀態,在天舟五號的基礎上,將原本非密封的后錐段更改為密封艙,擴大了密封艙裝載空間,提高密封艙貨物上行能力。此外還取消了一層貯箱,將原后錐段艙內設備調整至推進艙。改進后,天舟六號的有效裝載容積擴大了20%,整船物資裝載能力由原來的6.9噸提升到了7.4噸,上行載貨比提高至0.53。
攜帶實(試)驗產品:近百件
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攜帶了航天員生活物資,裝載貨物200余件,運輸物資總重約5.8噸。此前公開報道顯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攜帶的物資包括服裝、食品、飲用水等,其中新鮮水果的重量約70公斤,是天舟五號攜帶水果重量的約兩倍。這些水果將同時保障正在中國空間站的神舟十五號乘組,以及將要進入中國空間站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的食用需求。此外,天舟六號還攜帶了1.75噸的推進劑,其中有700公斤左右要補加給空間站。
《環球時報》記者9日從中科院獲悉,本次任務中,空間應用系統通過天舟六號貨運飛船上行實(試)驗載荷、實驗單元及樣品、共用支持類設備、實驗耗材和備品備件等,共98件產品,總重量約714公斤。
中科院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9日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在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下一步將在問天實驗艙生物技術實驗柜內,開展空間微重力環境對干細胞譜系分化的影響研究、干細胞3D生長及組織構建研究、蛋白與核酸共起源及密碼子起源的分子進化研究、微重力環境對細胞間相互作用和細胞生長影響的生物力學研究4項科學實驗。還將利用夢天實驗艙艙外空間輻射生物學暴露實驗裝置,開展空間輻射損傷評估科學與應用關鍵技術研究、極端環境微生物對空間暴露環境的耐受性及其機制研究、空間暴露環境下生命分子的光化學行為研究3項科學實驗。
未來將在夢天實驗艙流體物理實驗柜內,開展微重力環狀流振蕩特征及轉捩問題研究、膠體的聚集和相轉變的微重力研究、空間三相多液滴遷移行為研究3項科學實驗;在夢天實驗艙燃燒科學實驗柜內,開展微重力半導體納米材料火焰合成機制研究、微重力下烴類燃料燃燒碳煙形成機理研究、受渦流和聲波影響的火焰不穩定性研究3項科學實驗。
在空間材料科學領域,將在夢天實驗艙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內,開展單晶高溫合金的空間生長、氧化物功能晶體生長的界面穩定性與熔體導熱性研究、凝固過程中的組分分凝與均勻性研究、鈀基/鐵基非晶合金深過冷條件下的凝固行為研究4項科學實驗。
在空間應用新技術試驗領域,下一步將利用問天實驗艙元器件與組件艙外通用試驗裝置開展12項試驗。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接班人”孟羽童離職,格力電器未來會何去何從? 下一篇 王一博、周迅亮相香奈兒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