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
奶山羊,學名Dairy Goat,是體型小巧的草食性產奶動物,隸屬于山羊科山羊屬。其外觀特征明顯,擁有優美的體型、清晰的輪廓和健壯的體格。它們具備乳用家畜的楔形體型,被毛短而光滑,鼻子直挺,嘴巴整齊,皮膚薄且富有彈性,背部和腰部寬闊平坦。奶山羊屬于反芻類動物,其消化系統由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組成。
奶山羊起源于瑞士,全球范圍內共有50多個品種和品種群。其中,莎能奶山羊(Saanen)、吐根堡奶山羊(Togenburg)和奴比亞奶山羊(Nobian)因其數量眾多、分布廣泛以及高產量而聞名。奶山羊性格活潑好動,除了休息和反芻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運動。它們喜歡干燥的氣候,適合生活在干燥涼爽的地區,對飼料的利用率高,單位體重所產出的產品量也最大。
奶山羊主要用途包括山羊奶、山羊肉和山羊絨等,是全球性的家畜商品。全球山羊養殖數量持續增長,其中90%以上的奶山羊和山羊奶產自亞洲和非洲。中國作為奶山羊品種資源豐富、飼養量最多、歷史悠久且最早利用羊奶的國家,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善,奶山羊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育種歷史 編輯本段
世界育種
瑞士是全球主要奶山羊品種的起源地,最早培育出莎能奶山羊和吐根堡奶山羊。這兩個品種在多個國家飼養,對全球奶山羊品種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20世紀初,德國引進莎能奶山羊與當地白山羊雜交,培育出改森奶山羊,該品種已廣泛分布于歐洲國家。法國利用瑞士奶山羊與地方品種雜交,培育出阿爾卑奶山羊,主要分布在美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以及中非國家。拉曼查奶山羊是在美國長期應用多種雜交培育而成的新品種,因其參與雜交的主要品種之一的西班牙小耳拉曼查羊的耳朵短小,也被稱為無耳奶山羊。吐根堡羊對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多個國家的奶山羊育種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育種
自20世紀70年代起,中國通過薩能、關中、嶗山奶山羊與地方山羊的雜交,顯著提升了山羊的產奶能力。1920年,嶗山奶山羊原本并不用于擠奶,但通過引入莎能山羊進行雜交,培育出了中國本土的高品質奶山羊品種。1972年,引進的西農山羊與關中奶山羊雜交,產生了陜西奶山羊,成為全國的主要優良品種。浙江臨海縣的本地山羊成年母羊原不擠奶,引入薩能奶山羊雜交后,產奶量顯著提升。延邊奶山羊則是通過有計劃地引入西農薩能奶山羊公羊進行導入雜交,并持續選育形成的。四川雅安奶山羊類群同樣是通過薩能奶山羊與本地山羊雜交,并經過多年選育和風馴化形成的。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奶山羊是體型小巧的草食產奶動物,具有典型的乳用特征,包括清秀的體型、鮮明的輪廓和結實的體質。不同品種有各自的特點,但評定標準對各類品種是一致的。奶山羊應具備乳用家畜的楔形體形,除品種特征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被毛短而光澤,鼻直嘴齊,皮膚薄有彈性,背腰寬平。
成年母羊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輪廓明顯,反應靈敏。頭部特征包括長頭、大鼻孔、長耳、頸長,毛短、白色、有光澤。乳房容積大,乳靜脈粗大彎曲,關節明顯而不膨大,肌肉結實。前肢端正,后肢飛節間距寬,蹄形端正,蹄質堅實,蹄底圓平。成年公羊則具有明顯的雄性特征。奶山羊是反芻動物,其胃包括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真胃)。
品種類型上,全球奶山羊品種和品種群超過50種,主要產于歐洲,其中瑞士的沙能、吐根堡,法國的阿爾卑,德國的改森,英國的英奴及北非的奴比亞等品種尤為著名。各國利用這些品種進行純種選育和雜交改良,培育出許多適應本國的新品種。
中國引入過沙能、吐根堡、奴比亞和改森奶山羊,培育了西農沙能、關中、嶗山、唐山和延邊等品種。莎能、吐根堡、奴比亞奶山羊因其數量多、分布廣、產乳量高而聞名。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奶山羊是非常活潑好動的動物,除了休息和反芻外,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快樂地四處移動。尤其是羊羔,它們經常會跳躍、嬉戲,甚至騰空直立。當一只羔羊受到驚嚇時,整群羔羊會瘋狂地奔跑。此外,奶山羊的登高能力也非常強,它們可以輕松地攀登綿羊無法攀登的陡坡和懸崖。
飲食習慣:奶山羊有非常強的覓食能力,可以吃各種牧草、灌木枝葉、作物秸稈、農副產品、瓜果蔬菜,以及食品加工的殘羹剩飯。相比之下,它可以吃的植物種類遠比豬、馬、牛和綿羊多。協作是指一群人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實現共同目標。家養的奶山羊通常體型較小,性情溫順,喜歡與人親近,并且能夠理解人類的意圖。它們擁有“羊性善群”的特點,表現為羊群成員喜歡聚在一起活動。通常情況下,年齡大、后代多、體格強壯的母羊會被選為頭羊,領導整個群體行動。這種合群性使得奶山羊的管理更加方便,無論是放牧還是舍飼。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選育優質品種的羊:選育的目的是通過挑選出具有優良生物學特性、高產量和種用價值的公母奶山羊進行繁殖,以培育出能夠以最低成本生產最多產品的個體,從而提高產量和質量。培育奶山羊的方法主要包括純種繁育和雜交育種。純種繁育可以鞏固遺傳性和優良品質,增加同類型優秀個體數量,提高品質水平,使群體整體素質穩步提升。而雜交育種則是通過綜合多個品種的優點,有效地改進后代品質,提高生產性能和產品價值、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培育出新的品種。
生物繁殖周期:奶山羊性成熟一般為4至7個月齡,初次配種年齡通常為1.5歲左右,懷孕期為149至155天,繁殖年限一般為7至8歲。母羊發情時表現為不安、鳴叫和食欲減退,公羊則會爬上去呆立不動。配種方法可選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最佳的配種季節在9至11月份。接近分娩時,母羊會用蹄刨地、停止反芻、不時鳴叫,當母羊臥倒、四肢伸直或腹部下陷明顯時,應立即準備接生。羊羔出生后,要及時清潔其嘴、鼻和耳朵的粘液,并讓母羊舔干身上的粘液。臍帶通常會自行脫落,如果不能自行脫落,可以用手掐斷并涂抹碘酒消毒。
生長和發育:奶山羊的各種器官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速度。例如,皮膚和肌肉在胚胎期和出生后都迅速增長,而腦的生長速度較慢,胚胎期比出生后更快,而睪丸的生長速度則是出生后比胚胎期更快。因此,不同器官的生長發育存在顯著差異。奶山羊體型外觀的演變主要源于骨骼各部分生長速度的差異。初生羔羊頭部較大,四肢較長,表明胎兒期頭部和四肢的生長速度較快。出生后情況則相反,主要骨生長迅速,而外圍骨骼生長較慢。幼年期奶山羊體型呈長方形,青年期變為楔形,成年羊的骨骼生長基本停止,在3歲前略有增長,最終形成典型的三角形體型。
飼養管理 編輯本段
日常管理
奶山羊擠奶有機器和人工兩種方式。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機器擠奶已被廣泛應用;而在小型奶山羊場或農戶中,人工擠奶更為常見。去角處理可以減少羊群間的爭斗,簡化管理工作,通常需要兩人協作完成。奶山羊的蹄子持續生長,需定期修剪,否則會影響行走甚至引發蹄病。修剪蹄子最好在雨后進行,此時蹄子較軟,更容易修剪。定期刷拭羊體有助于保持清潔,促進皮膚健康和新陳代謝,便于管理。奶山羊屠宰需遵守相關規定,解剖應在獸醫室內進行,生產區不得進行屠宰和解剖。
飼糧管理
飼糧以青綠和粗飼料為主,根據不同飼養對象合理搭配精飼料,以滿足其營養需求。羔羊出生后應盡快攝入初乳。10天后開始補充青草或青干草,15天后可添加精飼料,喂食量隨日齡增長逐漸增加。育成羊的日糧以青粗飼料為主,每天補充適量精飼料。妊娠期需補充精飼料,泌乳期母羊以恢復體況為主,可自由采食青飼料。泌乳量下降時,根據營養狀況逐漸減少精飼料供給。干奶前停止使用青飼料,以粗飼料為主,添加少量精飼料。
疾病防治
為預防疾病,應制定人員、車輛、飼料、獸藥疫苗、設施設備等物資進場管理制度,并加強疫苗接種和驅蟲工作。強制免疫病種的群體免疫密度應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應免畜禽免疫密度應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應常年保持在80%以上。定期驅蟲和緊急驅蟲相結合,發現寄生蟲感染時立即實施驅蟲。飼養員和獸醫應每日觀察羊只狀況,發現異常臨床癥狀時,立即隔離飼養患病羊,移除死亡羊只,對飼養圈舍進行清洗和消毒。對異常動物進行初步診斷,確診為普通病后進行治療。
奶山羊常見疾病包括布氏桿菌病、乳房炎和瘤胃脹氣。布氏桿菌病的典型癥狀是母羊在懷孕四個月時流產,公羊則可能患有睪丸炎。對此,可以飲用豬型布氏桿菌二號苗進行預防和治療,同時淘汰病羊。乳房炎通常由細菌感染或擠奶不當引起,治療方法是擠出奶水并使用青霉素注入乳房。瘤胃脹氣通常在每年早春發生,原因是羊吃了大量幼嫩的苜蓿或含露水的草,或是攝入了過多的玉米精料。輕微病例可通過輕壓左腹幫助排氣,嚴重病例則需獸醫進行瘤胃穿刺放氣。
飼養用途 編輯本段
山羊奶
羊奶是奶山羊的主要產品,其營養成分與牛奶相似,但因其易于消化和抗過敏的特性,正逐漸成為人們追求的高端乳品之一,發展潛力巨大。山羊奶主要用于生產奶酪等高品質乳制品。在中國,除了部分鮮食外,大部分山羊奶用于加工奶粉,銷往沿海城市或出口到其他國家。羊奶加工業對奶山羊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山羊奶可以制成奶粉、酸奶、黃油、奶酪、乳扇、腐乳等多種奶制品。
山羊絨
在國際市場上,山羊絨被稱為“開士米”。它指的是絨毛山羊被毛中底層細軟的毛纖維,用于生產具有獨特風格的毛織品,是毛紡工業的高檔原料,被譽為“纖維中的寶石”。山羊絨纖維細而光亮,其織品輕便、吸濕、手感柔軟滑爽,是高檔商品,也是現代人們追求的理想服裝材料之一。由山羊絨加工制成的羊絨衫已遠銷北美、西歐等地,深受歡迎。
山羊肉
與綿羊肉相比,山羊肉顏色較紅,脂肪含量低,主要分布在皮下和內臟器官周圍。山羊肉的蛋白質含量為20.65%,脂肪含量為4.30%,灰分為1.25%,其營養價值與中等肥度的牛肉相似。特別是山羊肉的膽固醇含量在各種肉類中最低,對于忌食高膽固醇的人來說,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肉類食品。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