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詞條    生物動物   

白鷴

白鷴(科學命名:Lophura nycthemera),亦稱銀雉、閑客或白雉,隸屬于雉科鷴屬,體型較大,是哈尼族文化中的圖騰象征,寓意吉祥、幸福及豐收,并于1988年被正式選定為廣東省的省鳥。其分布范圍涵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老撾及中國,主要棲息于海拔600至2000米的亞熱帶草地、竹林、灌木叢及常綠林中。

該物種的體型差異顯著,體長介于61至125厘米之間,體重則在1130至2000克范圍內波動,不同亞種間存在明顯差異。雄性白鷴擁有藍黑色的羽冠,橙黃色的虹膜,綠色的嘴喙,以及紅色的臉頰裸皮。在繁殖季節,其眼前、眼后及喉側會形成三個紅色肉垂,上體和雙翅為白色,下體則為藍黑色,尾羽長且潔白,腳呈珊瑚紅色。相比之下,雌性白鷴體型略小,上體呈橄欖褐色至栗色,下體則帶有褐色、白色或黃色的細紋。

白鷴為雜食性動物,食物來源廣泛,包括植物、昆蟲、蚯蚓及小型爬行動物等。據2009年統計,中國境內白鷴的種群數量約為1萬至10萬對。2016年,白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評估等級為無危(LC)。至2021年,該物種已被納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并被評定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目錄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白鷴的體型差異主要體現在不同亞種之間。例如,指名亞種的雄性體長可達120至125厘米,雌性為70至71厘米;而白鷴柬泰亞種的雄性體長則約為67厘米,雌性約為61厘米。雄性體重在1130至2000克之間,雌性則在1150至1300克之間。雄性成鳥的羽冠藍黑,虹膜橙黃,嘴角綠色,臉頰裸皮紅色,繁殖期時眼前、眼后及喉側形成的紅色肉垂是其求偶展示的重要特征。其上體和雙翅為白色,并飾有“V”形黑紋與細紋,下體藍黑,尾羽長且中央為白色,外側帶有黑紋,腳珊瑚紅色。雌性成鳥體型相對較小。

該鳥種的羽冠為較短的暗褐色,虹膜呈現紅褐色,臉頰裸露區域較小且為紅色,缺乏或僅有微小的肉垂。喙部特征顯著;其上體與雙翅覆蓋著棕褐色至栗色的羽毛,次級飛羽外側邊緣點綴有黑色斑點;下體則飾有褐色、白色或黃色的細微條紋;中央尾羽為棕褐色,尾下覆羽為黑褐色并廣泛散布著白色斑點;腳爪顏色為珊瑚紅。雌性個體在不同亞種間展現出體羽差異:例如,白鷴指名亞種的下體為淺褐色,福建亞種的下體為褐色且外側尾羽具有鮮明的黑白色斑,緬北亞種冠羽無黑色尖端,海南亞種上背為黑色并飾有白色矛狀條紋,下體黑色并帶有白色點狀斑紋,滇西亞種外側尾羽有黑白色斑駁,峨眉亞種尾羽內側邊緣則帶有黑色條紋。

幼鳥羽色與雌性相近,整體呈棕色,面部覆蓋細小絨毛,眼尾區域有一道醒目的黑色細長條紋,上半身布滿細密的黑色條紋,爪子為紅色,下體為黑色并密集分布著白色的“V”形斑紋。

分布范圍 編輯本段

該鳥種廣泛分布于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老撾以及中國。在中國,其主要棲息于四川、云南、海南、廣西、廣東、福建、江西、浙江貴州等地。近年來,多次觀察到該鳥種的野外活動,如2023年1月12日東莞市銀瓶山森林公園記錄到一大群白鷴,同年6月8日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人員也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鷴,12月時,東安縣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紅外相機更是捕捉到了白鷴覓食的珍貴影像。

棲息環境上,白鷴主要選擇亞熱帶地區的草地、竹林、灌木叢及常綠林等作為棲息地,海拔范圍在600至2000米之間,尤其偏好在海拔約1500米的竹林下層活動。它們對灌木和喬木的蓋度有一定要求,這有助于雄鳥利用環境色進行隱蔽,以避免天敵和捕獵者的捕食。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白鷴為雜食性動物,食物來源廣泛,包括植物(尤其是殼斗科植物)、昆蟲(如蠐螬、金針蟲等)、蚯蚓及小型爬行動物等。在食物短缺時,它們甚至會使用喙部挖掘土根以充饑。 昆蟲種類中包含蠐螬與金針蟲等。白鷴飽餐之后,傾向于棲息在濃密的低矮樹木之上。

白鷴白鷴

節律性行為:白鷴通常在日出后啟動日常活動,每日上午及下午各有一個活動高峰期,其活動路徑、范圍及地點相對穩定,主要局限于其巢域內部。白鷴偏好使用足趾翻動土壤或沙粒以清潔羽毛,夜間則固定棲息于特定樹枝。

季節性活動模式:白鷴的日常活動展現出明顯的季節性差異,春季與冬季呈現兩個顯著的活動高峰,而在夏季與秋季,其活躍時段為6:00至18:00。相較于其他季節,冬季白鷴的早晨活動起始時間較晚,傍晚活動則提前結束。

警覺性與移動習性:白鷴性格敏感,對細微的環境變化表現出高度警覺,尤其在3至5月期間,警戒行為頻發,顯示出明顯的節律性,可能與繁殖周期相關。此外,白鷴在旱季的遷移頻率高于雨季,推測是由于旱季食物資源相對匱乏,迫使白鷴增加移動以尋找食物。

社群組織:白鷴通常以成對或3至6只的小群體形式生活,繁殖季節則形成由一只雄鳥與2至5只雌鳥構成的小群體,有時也可見更大規模的群體;冬季時,群體規模可達16至17只。

鳴叫特性:白鷴在活動時相對安靜,偶可聞其行走時發出的輕微“沙沙”聲。面臨威脅時,雄鳥會發出“ji-go-go-go”的警告聲。

生長繁殖 編輯本段

白鷴的繁殖期集中在3至5月,采用一雄多雌的繁殖制度。繁殖季節,多個由1只雄鳥與2至5只雌鳥組成的小群體形成,雄鳥在小群體中占據領導地位。雄鳥具有攻擊性,繁殖期間雄鳥間競爭激烈,同時雄鳥也會追逐雌鳥。求偶過程中,雄鳥在雌鳥右后方繞圈前行,當與雌鳥并行或接近時,雄鳥會緩慢大幅度地左右擺尾,隨后繼續繞至雌鳥前方并從右側離開,每繞一圈后,在距離雌鳥2至3米處停留1至2分鐘,再重復此過程,可重復6至7次。

有時,雄鳥也會在雌鳥旁快速連續地下蹲站起,或展開雙翅進行快速小幅度的振翅動作。 該物種發出特有的“lu-lu-lu-hu”鳴聲。其巢穴構筑于灌木叢地面低洼處,構造相對簡單,主要由枯草、落葉、松針及羽毛等材料堆砌而成。繁殖期,每巢產卵數量介于4至9枚之間,而在中國廣東省,記錄到最高可達12枚卵的情況。卵殼表面略顯光滑,呈棕褐色,部分卵殼上點綴有白色石灰質小點。孵化周期持續24至26天,期間由雌鳥承擔孵化任務,而雄鳥則負責照料雛鳥,雛鳥屬于早成性。

種群現狀 編輯本段

白鷴擁有廣闊的活動范圍。2009年,中國境內白鷴種群規模預估介于1萬至10萬對之間;全球范圍內的種群總數則難以精確統計,但已呈現出下降趨勢。在中國,白鷴的分布相對廣泛。一項1986年至1993年間在海南島進行的研究顯示,白鷴海南亞種在其棲息地核心區域的密度從1987年的每平方千米20.2只減少至1992年的12.0只。

白鷴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狩獵活動以及天敵的捕食。此外,森林砍伐、燒山、公路建設等人類活動導致的棲息地破壞也對白鷴的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

在保護級別上,白鷴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評估等級為無危(LC)。2021年,該物種被納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并被評定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相關事件 編輯本段

2024年3月5日,貴陽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數據收集人員通過安裝的相機成功拍攝到一只白鷴;8日傍晚,黃巖大寺基未來國有林場的智慧監控系統再次捕捉到兩只白鷴的生活畫面。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虎鯨    下一篇 魏千翔

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香蕉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伦理片|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乱yin合集3|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av在线手机播放| 美女被免费网站91色| 日韩xxxx厕所撒尿视频| 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 五月激情综合网| 124du在线观看| 橘子没熟svk| 国产免费女女脚奴视频网|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黄色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中日韩中文字幕|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tv|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精精国产w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工口里番h彩色无遮挡全彩|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亚洲成年人免费网站| 2022天天操| 欧美性猛交xxxxx按摩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