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廣播電視臺
山西廣播電視臺是一家集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和新媒體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省級綜合性現代媒體,成立于2010年5月,是山西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歸口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領導。山西廣播電視臺開辦有8套廣播頻率和7套電視頻道,擁有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山西廣播電視報》、《市場信息報》等媒體。
公司簡介 編輯本段
山西廣播電視臺(中國黃河電視臺)成立于2010年5月,是經省委省政府、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整合原省廣電局所屬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及相關企事業單位組建而成。開辦綜合、經濟、文藝、健康之聲、交通、音樂、農村等7套廣播頻率,衛視、黃河、經濟與科技、影視、公共、社會與法治等6個電視頻道,優購物數字付費頻道,SCOLA對外漢語教學頻道外宣電視頻道。2011年4月出資組建了山西廣電信息網絡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事業產業分開運營、互動發展的新格局。廣播節目日播出總量158小時,發射總功率361.5千瓦,覆蓋人口6000萬。電視節目日播出總量212.5小時,山西衛視覆蓋全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6.35億人。全臺現有職工1683名,其中編輯記者711名,播音員主持人150名。
山西廣播電視臺成立以來,堅持圍繞轉型跨越、再造一個新山西的總體戰略,精心組織宣傳報道戰役,大力發展事業產業。廣播市場收聽份額達50%,電視市場收視份額近20%,廣告收入連續三年以40%的增幅增長,實現兩年安全播出無事故。投資16億元開工建設山西廣播電視中心,傳媒集團2011年銷售收入3億元,網絡集團籌資10億元整合全省有線電視網絡,即將實現全省“一張網”傳輸運營。
1958年5月1日,我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這個喜訊傳遍全國,山西不甘落后,開始籌建電視臺,經過一年多的籌備,1960年5月25日,山西電視臺在省城太原正式開播,呼號為太原實驗電視臺。這個時期的太原實驗電視臺對內僅是一個電視編輯部,隸屬于山西人民廣播電臺總編室。
太原實驗電視臺初建時的設備,除一部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工業攝像機和自己裝配的50瓦發射機外,只有一部黑白電視監視器。演播室由一個舊發射機房改造而成,有100平方米,導演室由風機房改成,有30平方米。播出的節目主要是電影、圖片,每月僅播出兩次,每次約2小時。圖像雖不夠清晰,但畢竟使太原觀眾看到了本省的電視。
1962年7月27日,國務院批轉了中央廣播事業局提出的“緊縮規模,合理布局,精減人員,提高質量”的調整方針,要求全國只保留北京、上海、廣州、沈陽和天津5座電視臺,其余一律停辦。太原實驗電視臺亦隨之停辦。
1963年2月19日,國務院文教辦公室批復中央廣播事業局,同意“太原、南京、武漢、合肥電視實驗臺撤銷后,可以保留少數技術人員,協同有關部門舉辦電視教學”節目。
1965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恢復太原實驗電視臺,并更名為太原電視臺。
1968年夏天,郵電部由北京經太原到西安、成都的微波干線開通,太原(山西)電視臺可以直接傳送北京電視臺的節目。從此太原(山西)電視臺除自辦節目外,還轉播北京(中央)電視臺的節目,成為繼天津之后,第二個直接收看北京(中央)電視臺節目的城市。
1978年8月1日,太原電視臺正式改名為山西電視臺。1979年10月26日,山西電視臺直接由山西省廣播事業局領導,人員增加到100多人。
1981年9月,位于太原市迎澤大街318號的山西廣播電視大樓電視技術區彩電中心落成,安裝了全新的彩色電視設備。
改革發展 編輯本段
1988年是山西電視臺發展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經山西省廣播電視廳黨組批準,山西電視臺全面試行聘任制。隨著管理體制的改革,山西電視臺開始以節目改革為主導,其它管理全面深入的改革。其后,中國黃河電視臺和黃河電視臺相繼建立并取得了相當的發展,山西電視臺日間節目順利開播。
1.節目改革從1988年開始,山西電視臺進入了一個大刀闊斧地進行節目改革的時期,與以前的節目改革相比,一是改革力度比以前要大得多,二是這些改革都以欄目設計和節目編排設計有機結合的節目總體設計為先導,來改革每一個欄目的結構內容和節目的編排方式,用過硬的節目質量和靈活多變的編排手法吸引觀眾。到1997年底,山西電視臺總共進行了6次大規模的節目改革。
第一次改革是1988年在全國第一家推出了電視專題談話欄目《電視橋》,并對新舊欄目進行了科學分類和總體設計,使山西電視臺的欄目設置、節目制作和播出開始走上了正規化、科學化、系統化的軌道。第二次改革是1989年《山西新聞聯播》《電視橋》《五彩繽紛》采取直播形式,實行了采、編、播“一條龍”,減少了環節,增加了節目的可視性、真實性和新鮮感。第三次改革是1992年新聞節目在堅持新聞直播、堅持現場報道、堅持板塊結構的基礎上,加強了深度報道、新聞評論和新聞監督。第四次是1994年的節目改革。首先是配合中心,整體把握,品種豐富,比例適當,使山西電視臺的節目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要求。其次是編排,清新明快,長短結合,有機銜接,注意避免同類節目過于集中。第三是順應觀眾心理節奏,考慮不同觀眾群的不同收視習慣,把新聞和重點節目放在黃金時間,把一般節目放在非黃金時間。第四是注意包裝和自我宣傳,播出編排正點準時,實現了非固定欄目的節目播出欄目化。第五是立足全局,統籌兼顧,兩套節目,互襯互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避免在同一時間安排題材類型相同的節目。第五次改革是1995年推出了全國第一個專為農民、農村、農業服務的話題性欄目《黃土地》和一個板塊型雜志類文化欄目《五彩世界》。第六次改革是1996年新開了《早間新聞》欄目,并對原有新聞欄目從內容到形式都作了調整。
2.中國黃河電視臺的成立和發展。1991年7月25日,中國黃河電視臺正式成立。同年8月13日,中國黃河電視臺所制節目在美國斯科拉開始播出。中國黃河電視臺是由中央外宣辦和國務院外宣辦領導的、由山西電視臺承辦的對外電視宣傳機構,主要通過美國斯科拉衛星電視網,向美國及南美觀眾播送來自中國大陸的新聞、專題、綜藝和教學方面的節目。
1992年6月,中國黃河電視臺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電視臺、對外宣傳辦公室協商,成立了“中國黃河電視臺對外節目協作網”,為確保節目質量,1993年4月,中國黃河電視臺在美國斯科拉衛星電視網總部設立了工作站,并建有一個制作節目的演播室。其任務是接收國內當天通過衛星、傳真傳送的圖像新聞和口播新聞,制作當天播出的《中國新聞》節目,錄制《學漢語》教學節目,編串當天播出的綜合節目和教學節目等。
除向美國斯科拉衛星電視網提供節目外,從1995年8月21日開始,中國黃河電視臺還為歐洲東方衛星電視提供節目。
3.黃河電視臺的對內播出黃河電視臺。1991年12月14日,經廣播電影電視部批準成立,于1992年10月18日正式播出,呼號為“黃河電視臺”。1993年10月18日,黃河電視臺在全省11個地市所在地正式播出。至此,黃河電視臺的節目可覆蓋山西省各地市所在地及周邊地區,覆蓋人口達1000多萬。
山西電視臺新聞主持任志宏黃河電視臺主要面對城市觀眾。因此,在節目設置上,以社會新聞、文體娛樂和影視劇為主;在內容和形式上,力求體現城市臺的特點;最有影響的節目如《黃河新聞》,不僅配合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更把鏡頭對準老百姓,以現場、紀實和參與的風格,貼近生活,貼近觀眾,貼近實際。2000年1月1日,黃河電視臺開辦了白天節目。2000年3月20日,黃河電視臺又進行了全面改版,重新定位為法制生活專業頻道,成為山西電視臺衛星電視頻道的延伸和重要補充。
發展歷程 編輯本段
1949年4月25日21:50,伴著《漁光曲》的旋律,中國共產黨在山西第一個廣播電臺以“太原新華廣播電臺”的呼號、1270千赫的頻率正式開始播音;6月1日,原新華總社語言廣播部擴編為中央廣播事業局,中國的廣播事業脫離新華社成為單獨的宣傳系統,太原新華廣播電臺也隨之更名為太原人民廣播電臺。
1950年12月20日,太原人民廣播電臺正式更名為山西人民廣播電臺。
1960年5月25日,隸屬于山西人民廣播電臺總編室的太原實驗電視臺開播。
1965年7月1日,太原實驗電視臺更名為太原電視臺,開始播出自辦節目。
1978年8月1日,太原電視臺從山西人民廣播電臺中剝離,成立山西電視臺,直接由山西省廣播事業局領導。
1981年9月,山西廣播電視大樓電視技術區彩電中心落成,山西電視臺安裝了全新的彩色電視設備,提早完成了由黑白電視向彩色電視的過渡。
1983年,山西電視臺完成了機構改革,設立了辦公室、新聞、播出等部室,成為中國較早設置并相對健全了機構的電視臺。
1991年7月25日,由中央外宣辦和國務院外宣辦領導、山西電視臺承辦的對外電視宣傳機構中國黃河電視臺成立;8月13日,中國黃河電視臺所制節目在美國斯科拉衛星電視網開始播出。
1992年8月16日,山西電視臺第二套節目試播,呼號“黃河電視臺”,10月18日正式開播;12月6日,山西長城經濟廣播的開播成為中國業界的重要話題。此后,1995年山西文藝廣播、山西健康之聲廣播、1997年山西交通廣播陸續開播,健康之聲廣播成為中國第一家專業的醫療衛生廣播。
1998年5月23日,山西電視臺第一套節目開始通過亞洲2號衛星傳輸,正式上星播出,呼號“山西衛視”,從此山西電視臺由每天播出10小時增加為全天18個半小時。
2000年10月,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成為中國第一座數字化廣播電臺。
2004年11月1日,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山西電視臺、山西廣播電視報社所屬各頻率、頻道、報刊等資源,成立山西廣播電視總臺;原中國黃河電視臺以及山西文藝廣播和山西電視臺第二套節目黃河電視臺聯合組建為新的中國黃河電視臺,從山西省廣電系統脫離,成為一家獨立機構。山西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之后,在已有的廣播頻率專業化基礎上實現了電視頻道專業化,依托原山西衛視重新組建了衛星頻道,正式呼號“山西衛視”,專門負責上星節目的制作和播出,同時成立多個地面頻道。
2005年5月1日,山西廣播電視總臺臺標正式啟用,下屬各廣播頻率、電視頻道也全新改版。
2010年5月,山西廣播電視總臺與中國黃河電視臺合并組建山西廣播電視臺,同時保留“中國黃河電視臺”呼號。
2011年1月12日,山西廣播電視臺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批準成立;4月25日,山西廣播電視臺出資組建的山西廣電信息網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山西廣電信息網絡集團負責山西全省網絡的整合和統一運營管理,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負責山西全省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的整合、建設和運營。
2011年4月1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復同意在山西廣播電視臺官網山西視聽網的基礎上,建設開辦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2013年6月29日,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上線試播。
2015年1月29日,山西交通物流頻道試播,呼號“睛彩山西”,頻道定位“大交通·大物流”,全天24小時播出,實現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IPTV光速電視、CMMB手持車載電視、有線、無線同步播出。
2015年4月25日,山西故事廣播試播,9月9日正式開播。
2018年10月,山西廣播電視臺由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山西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歸口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領導。
2019年11月23日,山西廣播電視臺“黃河Plus”客戶端正式上線。
2020年8月28日起,對外播出的中國黃河電視臺停播;12月28日起,彩民在線頻道停播;12月30日起,老年福頻道停播。
2021年1月1日,經濟資訊頻道更名為經濟與科技頻道,科教頻道更名為社會與法治頻道,少兒頻道停播,原少兒頻道主要節目移至公共頻道播出,并且全臺所有電視頻道全部實現高標清同步播出。
2022年2月20日,山西廣播電視臺與晉中市人民政府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促進雙方在文旅康養、生態修復、電商直播等方面深度融合。
形象標識 編輯本段
山西廣播電視臺的臺標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啟用,其設計元素來源于山西兩山夾一河的地理特征,整體造型為山西省版圖的變形,中間鏤空部分為變形的“S”,恰好是“山西”的第一個英文字母,還代表了山西的母親河汾河。臺標的造型像一團火焰,代表了山西是中國煤產業的重要基地,又代表山西人民艱苦奮斗、生生不息的精神;臺標的造型像一片樹葉,“水有源而流長,樹有根而常青”,華夏文明發源在黃河、汾河流域,中華五千年文明之根在山西。
山西電視臺新臺標2005年5月1日正式推出。
新臺標就像一團火焰,而火焰代表了山西人民艱苦奮斗,生生不息的精神。同時標志的外形又類似山西地圖,中間的曲線代表了途經晉中與晉南的山西最長的河流汾河。汾河不但傳承著山西人民的希望,也承載著山西五千年的文明。
由于臺標不僅像一團火焰,還像一片樹葉,新臺標推出后,山西電視臺有了一個昵稱:樹葉臺。
精神文化 編輯本段
辦臺理念:百姓情懷、文化品格、山西底蘊、創新精神
山西廣播電視臺在中國廣電的激烈競爭中,在人財物基礎條件相對弱勢的情況下,提出了“百姓情懷、文化品格、山西底蘊、創新精神”的辦臺理念,堅持一切節目創新都要遵循人民性、藝術性、地域性、時代性的融合統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深挖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文化活動 編輯本段
2014年~2017年,山西廣播電視臺連續舉辦四屆山西廣電嘉年華,讓聽眾、觀眾零距離接觸廣播電視。
2018年10月18日~29日,山西廣播電視臺舉辦首屆粉絲節,活動采用了“10+1+1”模式,即10天融媒體宣傳+1天商機大會+1天融媒體4小時大型直播活動“千萬粉絲狂歡夜”。
頻道總監 編輯本段
廣播頻率 | 總監 | 電視頻道 | 總監 |
綜合廣播 | 潘亞平 | 山西衛視 | 陶億笑 |
經濟廣播 | 王瑞玉 | 黃河頻道 | 許凌云 |
文藝廣播 | 李曉琳 | 經濟與科技頻道 | 楊靜 |
健康之聲廣播 | / | 影視頻道 | / |
交通廣播 | 張麗 | 社會與法治頻道 | 于雁紅 |
音樂廣播 | 蔣梅 | 文體生活頻道 | 吉仙紅 |
農村廣播 | 吳中清 |
| |
故事廣播 | 溫馨 |
電臺主播 編輯本段
廣播頻率 | 播音員 |
綜合廣播 | 保平┃杜佳良┃郭韜┃韓榮┃梁爽┃劉斐┃馬江歌┃騰騰┃小蕊┃雨馨┃張平┃趙琳 |
經濟廣播 | 程暉┃紅娘小頌┃馬莉┃馬曉剛┃沈冰┃王寧┃向一┃小奕┃燕秋┃一如┃尹倩┃元浩┃張凱 |
文藝廣播 | 楚林┃董雪┃舒暢┃小麥┃宇航┃雨禾┃張瑩┃趙娜┃趙彥 |
交通廣播 | 黨文曦┃哿喻┃蘭瑩┃李琳┃毛毛┃曲謠┃唐羽┃王然┃曉昕┃閆超┃一峰┃志威 |
健康之聲廣播 | 白旭┃芳華┃郭力┃李梅┃吳鑫┃曉敏┃肖蓉┃姚瑤┃趙健┃祝迎 |
農村廣播 | 瑪莉┃裴蓉┃思瑾┃田裕┃丫丫┃昭歡 |
音樂廣播 | 嘟嘟┃宏亮┃姜飛┃石堅┃王平┃王瀟┃小翊┃亞東┃葉培隆 |
故事廣播 | 陳姝蓉┃彭曉燕┃王京┃張帥┃張雅婷(桃子姐姐) |
電視主持 編輯本段
電視頻道 | 主持人 |
新聞中心 | 白天晴┃董郡┃郭宏杰┃郝芳┃雷霆┃李桂琴┃李雙宇┃李媛┃蘇云麗┃王晟┃楊帆┃張宏偉┃章曉杰┃趙建華 |
大型活動中心 | 王晉寧 |
山西衛視 | 常江┃郝舟┃雷璐┃孟珂┃任菲┃張靚婧┃張嫣然 |
黃河頻道 | 杜鵬宇┃段曉婧┃何峰┃李成┃劉倩┃上官小鵬┃宋捷┃孫中一┃簫揚┃殷欣┃張旭 |
經濟與科技頻道 | 大飛┃樊璠┃馮啟┃田宏光┃王濤┃曉敏┃趙瑜(鈺涵) |
影視頻道 | 小熊 |
社會與法治頻道 | 房鑫┃郭鴻雁┃郭洋┃雷蕾┃李蓉┃李瑜┃馬亮┃田甜┃王蕊蕊(沐垚) |
文體生活頻道 | 常斌豪┃馮麗莉┃傅怡晨┃賈元元┃李毅杰┃林煜┃帥麗┃宋小明┃王曉山┃朱勇鵬┃賈俊麗┃劉杰┃武晨亮┃許璐瑩(璐璐) |
下屬頻道 編輯本段
廣播頻率 | 主詞條 | 開播時間 | 播出方式 |
綜合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 | 1949.04.25 | AM 819、FM 90.4 |
經濟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 | 1992.12.06 | FM 95.8 |
文藝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文藝廣播 | 1995.04.25 | FM 101.5 |
健康之聲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健康之聲廣播 | 1995.06.01 | FM 105.9 |
交通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 | 1997.12.29 | FM 88.0 |
音樂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 | 2005.03.01 | FM 94.0 |
農村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 | 2006.08.18 | AM 612、FM 100.9 |
故事廣播 | 山西廣播電視臺故事廣播 | 2015.09.09 | FM 88.6 |
————參考資料 |
電視頻道 編輯本段
電視頻道 | 主詞條 | 開播時間 | 播出方式 |
衛星頻道 | 山西衛視 | 1960.05.25 | 衛星,高標清同播 |
黃河頻道 | 黃河電視臺 | 1992.10.18 | 地面,標清 |
經濟與科技頻道 | 山西廣播電視臺經濟與科技頻道 | 2005.03.18 | 地面,標清 |
影視頻道 | 山西廣播電視臺影視頻道 | 2005 | 地面,標清 |
社會與法治頻道 | 山西廣播電視臺社會與法治頻道 | 2005.01 | 地面,標清 |
文體生活頻道 | 山西廣播電視臺文體生活頻道 | 2002.09.28 | 地面,高標清同播 |
優購物頻道 | 優購物頻道 | 2008.09.12 | 衛星、數字,高標清同播 |
————參考資料 |
停播頻道 編輯本段
頻道名稱 | 開播時間 | 停播時間及備注 |
---|---|---|
睛彩山西頻道 | 2005.01 | / |
中國黃河電視臺 | 1991.08.13 | 2020.08.28 |
彩民在線頻道 | 2005.10.08 | 2020.12.28 |
老年福頻道 | 2005.10.08 | 2020.12.30 |
山西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 | 2006.03.01 | 2020.12.31停播,其節目并入公共頻道 |
下屬媒體 編輯本段
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山西網絡廣播電視臺是以寬帶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新興信息網絡為節目傳播載體的新形態廣播電視播出機構,整合山西廣播電視臺所屬各頻率、頻道資源,集廣播、電視、網絡于一體,于2013年6月29日上線播出。 網站按功能劃分,包括首頁、看電視、聽廣播、新聞頻道、文化頻道、逛社區、酷圖等板塊;按頻道頻率劃分,包括9個頻率二級頁和11個頻道二級頁。
報刊山西廣播電視報
《山西廣播電視報》是一份都市生活類周報,創刊于1952年,為山西省一級報紙,由《影視周刊》、《社會周刊》、《生活周刊》/《地方周刊》合力組成,每期有效閱讀時間達10天。報紙以家庭為目標讀者和發行基點,發行網絡遍及山西全省各縣、市、區,單期發行量10萬份。
市場信息報
《市場信息報》是一份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信息類綜合報紙,創刊于1984年,每周一、三、四、五出版,每期16版彩色印刷。報紙分為新聞、市場、民生、消費、創業五大版塊,以經濟領域、金融、物流、商場、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合資企業、種養殖戶為主要讀者對象,單期發行量8萬份。
所獲榮譽 編輯本段
山西廣播電視臺參與錄制或出品的《喬家大院》、《文化站長》、《天地民心》、《于成龍》、《在那遙遠的地方》等電視劇多次獲金鷹獎、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同時,《歌從黃河來》、《走進大戲臺》、《人說山西好風光》等一批廣播電視節目多次獲中國廣電節目創新獎等獎項。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實體 |
2010年12月 | TV地標(2010)年度最具成長創新力地面頻道 | 山西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 |
2015年12月 | TV地標(2015)年度最具成長性省級衛視 | 山西衛視 |
2017年04月 | 2016~2017年度融合創新十大品牌影響力廣播頻率 | 山西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 |
2018年04月 | “影響中國傳媒”2017年度最具創新影響力十大媒體 | 山西廣播電視臺音樂廣播 |
2021年1月 | 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 | 山西廣播電視臺交通廣播 |
傳播影響 編輯本段
山西廣播電視臺廣播節目覆蓋山西全省及周邊省份6000萬人口,山西衛視通過中星6B衛星覆蓋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有效覆蓋人口達5億多,廣播頻率、地面電視頻道覆蓋山西全省11個地級市,此外還開辦有多個外宣電視頻道,面向海外播出。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