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硬性
淬硬性(Hardened capacity),指鋼在淬火時的硬化能力,用淬火成馬氏體所能獲得的最高硬度來表示。主要取決于馬氏體中的碳含量碳含量越高,鋼的硬化能力就越高。其他合金元素的影響相對較小。淬透性是指奧氏體鋼淬火時獲得馬氏體的能力。其大小用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所獲得的硬化層的深度和硬度分布來表示。淬硬能力是指在理想淬火條件下,超過臨界冷卻速度形成的馬氏體組織所能達到的最高硬度,也稱為淬透性。

??介紹 編輯本段
淬透性是指材料硬化層的深度,而硬化能力是指通過淬火材料獲得的最高硬度。
淬透性:指在材料正常熱處理工藝下獲得硬化層深度的能力!
淬硬性:指材料在正常熱處理工藝下獲得高低硬度的能力!
硬化能力是指材料在一定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后保持其硬度的能力。
比如刀具材料中的高速鋼要在600攝氏度下保溫60分鐘后空冷,連續重復四次后去除表面氧化層,才能得到硬度。有人把紅硬度和熱硬度混為一談。熱硬度應理解為在高溫下保持其硬度的能力,即其檢測應在高溫下進行。這就要求硬度標準塊和硬度計都能在高溫下正常工作,誤差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淬透性:鋼在淬火條件下獲得M組織或硬化層深度的能力是鋼的固有特性。取決于臨界冷卻速度VK。在實際生產中,經常需要測量淬火工件的硬化層深度,即從試樣表面到半馬氏體區的深度(馬氏體和非馬氏體結構各占一半)的距離。在相同淬火條件下,硬化層深度越大,鋼的淬透性越好。
淬硬性:鋼在淬火后獲得硬度的能力取決于m中的WC%鋼的淬透性和硬化能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鋼的硬化能力是指鋼在理想條件下達到最高硬度的能力,主要取決于馬氏體的含碳量。淬透性好的鋼的淬透能力不一定高。比如低碳合金鋼的淬透性挺好的,但是硬化能力不高再比如高碳工具鋼淬透性差,但淬硬能力高。
區別 編輯本段
淬透性:說明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時獲得硬化層深度的能力主要受奧氏體含碳量和合金元素的影響。指在特定條件下決定鋼的硬化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鋼的淬透性的好壞,通常用硬化層的深度來表示。硬化層深度越大,鋼的淬透性越好。鋼的淬透性主要取決于其化學成分,尤其是增加淬透性的合金元素晶粒度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淬透性好的鋼可獲得鋼件全斷面均勻的力學性能,可選用淬火應力小的淬火劑,以減少變形和開裂。淬硬性:理想條件下淬火馬氏體所能達到的最高硬度鋼的淬透性主要取決于碳含量,而淬透性不僅取決于碳含量,還取決于化學成分。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