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側褶蛙
黑斑側褶蛙(學名:Pleiones nigromaculata )是蛙科、青蛙屬的兩棲動物。
基本介紹 編輯本段
黑斑側褶蛙是一種非常熟悉和常見的青蛙。有人稱之為有黑點的青蛙事實上,身體上的黑點有時會消失,變成一只綠背白肚的青蛙。初夏的傍晚,在安靜的河流和池塘的蘆葦叢中,經常可以聽到海浪聲“咯咯”青蛙的叫聲使人想起了曹和的名篇:門外無人問落花,冉冉蔭遍天下。樹無聲啼,草塘獨聽蛙聲”,“黃梅季節家里下雨,草塘里到處都是青蛙。
識別特點:背側褶寬厚;鼓膜上沒有三角形黑點,與日本林蛙明顯不同。背部為綠色或棕色,有許多黑色斑點;左、右背褶之間有4 ~ 6排短皮褶。雄蛙有一對側面的外部聲囊。雷震在繁殖的春天醒來、草堆、淤泥、墻縫、在碼頭下睡了半年的青蛙,從四面八方聚集到池塘或水坑里尋找配偶,一天到晚興奮地鼓著腮幫子,希望用響亮的歌聲贏得異性的青睞。雄蛙一接觸到聽到聲音的雌蛙,就會爬到它的伴侶身上回來了,叫聲在這個時候停止了。擁抱成對的青蛙,直到它們產卵、在水中受精后,精子相互分離,分道揚鑣。眾所周知,青蛙的價值是有益于農業的、婦孺皆知的常識是,它們早上出門,捕食大量的蛀蟲、稻飛虱、稻苞蟲、稻眼蝶、葉蟬、斜紋夜蛾、螻蛄、金花蟲等晚上,它們經常聚集在田頭溝附近,在那里,蚊蚋飛舞,昆蟲爬行,飛蛾撲火,充分展示它們的捕蟲技巧。據統計,每只青蛙在7個月的活動中可以捕食15000只昆蟲。如果能有意識地保護并在田間飼養青蛙,防治蟲害的效果肯定高于施用農藥,既能避免藥物對農作物的污染,又能降低生產成本,使糧食增產15%~21%目前,該蛙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保護兩棲動物,禁止捕捉、殘殺和售購。
形態特征 編輯本段
成體
雄蛙長62毫米,雌蛙長約74毫米。頭長大于頭寬;口鼻部略尖,口鼻部鈍圓,突出于下唇;吻部不明顯,面頰向外傾斜;鼻子在接吻眼的中間,鼻間距等于眼瞼寬度,眼睛大而突出,眼間距窄,小于鼻間距和上眼瞼寬度;耳膜大而明顯,近圓形,占眼徑的2/3-4/5;兩個小的犁狀齒群突出在內鼻孔之間;舌寬,后端缺刻深度。
前肢短,前臂和手不到體長的一半;指尖鈍,手指長度順序3、1、2、4;指側緣膜不明顯;關節下腫瘤小而明顯。后肢短而肥,脛距關節在向前伸展附著在身體上時達到耳膜和眼睛之間、右腳跟不相接,脛骨長度不到身長的一半;趾末端鈍尖;第一、第五趾外側有一層不發達的邊緣膜,第四趾蹼到達遠端關節下腫瘤,其余到達趾端,有很深的切跡;關節下腫瘤小而明顯;有內、外跖骨突,內側窄長,呈游離刃狀,比第一趾長度短,外側很小。
背部皮膚粗糙,背部褶皺明顯,褶皺間有多排長短不一的縱向皮嵴后面、肛門周圍和大腿以下有圓形疣和痣;側面有長疣或痣;鼓膜上緣有一條薄薄的顳褶,口角后的頜腺又窄又長;脛骨背面有許多縱向皮嵴,由痣構成;無跗褶。腹面光滑。
活著的時候,身體的背面是五顏六色的,淺綠色、黃綠色、深綠色、灰棕色等色,混有許多大小不一的黑色條紋,如果體色較深,黑點不明顯,多數個體從吻部到肛門前緣有淡黃色或淡綠色的脊紋;背側褶金黃色、淺棕色或黃綠色;有些個體背褶下側有黑色條紋,或間斷有條紋;從吻部沿著吻部邊緣到顳側褶有一條黑色條紋;四肢背部為淺棕色,前臂常帶有棕黑色條紋-3條,股、脛部各有3-4片,大腿后側有醬色云斑。腹面是一致的乳白色或淡紅色。唇緣有斑紋;耳膜呈灰褐色或淡黃色;頜腺呈棕黃色或淡黃色,關節下的腫瘤呈米黃色。雄蛙 s外部聲音是淺灰色的,第一個手指內部的婚墊是淺灰色的。浸液試樣顏色變化較輕,色點清晰。
第二性征
雄蛙體較小;小臂粗,第一指內側的婚墊發達;有一對外側的外耳囊;背側和腹側有雄線,背側的雄線更粗。
卵
雞蛋的膠膜比較牢固,相互粘在一起形成一團,每團雞蛋大概幾千個;卵徑1.5-2毫米,動物極度深棕色,植物極度淡黃色或乳白色。
蝌蚪
第32-第37階段的蝌蚪總長約50.8毫米,頭長19.6 mm,尾長約為頭長的159.1%體肥大;生活時背部灰綠色帶黑斑,尾部混有淡紅色和黑色條紋;腹部是淡黃色的,內臟可以透過來看。后肢芽長3.5毫米(第33期)當,總長47 mm,尾長28 mm,尾長是頭長的1.5倍左右;時足長10毫米(第40期)當時長64毫米,寬12毫米,高14毫米。尾肌較弱,尾鰭發達,上尾鰭大于下尾鰭,末端窄而鈍。頭寬吻鈍;鼻孔位于接吻的兩眼之間,鼻間距較窄;眼睛大,位于后腦勺,眼間距大于鼻間距;出水孔位于本體下側,向上背傾斜,無自由短管;肛門孔位于尾基部右側。嘴位于吻部的腹面,寬度為2.5毫米左右;上唇兩側有兩排乳頭,下唇兩側有兩排乳頭,中間只有一排,交錯排列,部分乳頭有黑色素;口角處有副突;唇齒公式為ⅰ∶11/1 1∶ⅱ,極少數為ⅰ∶2 2/1 1∶Ⅱ或Ⅰ∶1 1/Ⅲ;角質顎強而黑。前肢伸出的變態蝌蚪,體長23毫米,尾長31毫米,上唇內排唇齒和下唇外排唇齒已脫落,其他唇齒脫落、角質顎和乳突還沒有脫落;另一個體長22.5毫米,尾長僅3毫米,唇齒角質顎已脫落,乳突猶存;。
棲息環境 編輯本段
黑斑側褶蛙生活在沿海平原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丘陵地帶、池塘、湖澤、。
生活習性 編輯本段
有黑斑側褶的青蛙白天藏在莊稼里、。-30分鐘后游回岸邊。
早春,氣溫上升到10℃以上,冬眠的成蛙開始蟄人在中國杭州,一般是3月中旬,蜇人后不久就能聽到它的鳴叫。、春花田、旱地及水渠、河、-15厘米;中國北方的潛伏更深,而東北的則位于永久凍土之下,深度約1米。。冬眠時新陳代謝減弱,消耗的能量主要依靠肝臟中的營養物質雌蛙生殖腺的增重主要來源于脂肪體中的營養物質。冬眠期5個月左右,蟄完開始繁殖。
保護現狀 編輯本段
保護級別
(IUCN).(NT)
包含在中國國家林業局于2000年8月1日發布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
(兩棲類)——近危(NT)
()
種群現狀
雖然黑斑蛙的分布區域很廣,但由于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急劇減少。
保護措施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青蛙的保護農業部多次通知各地,嚴禁捕捉和購買青蛙,保護青蛙資源。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