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師范學校
中等師范學校(簡稱:中師),是培養具有社會主義覺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必備的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能,熱愛兒童,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身體健康的小學教師。
中師是以培養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中等專業學校為宗旨。在改革開放之初,初中畢業上中師,是不少優秀學生的選擇,成績優異的初中畢業生才能考入中等師范學校。中師學生學習非常扎實,“可以說‘吹拉彈唱’什么都行”,在基礎教育領域大放異彩。
1980年教育部發出《關于辦好中等師范教育的意見》,1988年全國中師學校數量達到1065所,1995年有897所,在校學生人數高達80多萬。改革開放后的20余年間,中師培養了數以百萬計合格畢業生。2008年,中等師范學校縮減至192所,高師院校則增至139所,中師學校在“撤并掛升”的轉型改制中逐漸退出教育歷史舞臺。例如:毛澤東曾于1913年至1918年就讀五年的中等師范學校湖南第一師范學校于2000年升格為專科層次的普通高校,200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
管理 編輯本段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中等師范學校規程》,中等師范學校的設立、變更與停辦,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并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備案。
中等師范學校由省、市、自治區教育局(廳)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規章、制度,實行統一領導,省、地兩級教育行政部門分級管理。省、市、自治區直屬師范學校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其余師范學校由地、市(州、盟)教育行政部門管理。
課程 編輯本段
中等師范學校一般設置下列課程:政治、語文及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數學及小學數學教材教法、物理、化學、生物、小學自然常識教材教法、外語、地理、歷史、心理學、教育學、體育、音樂、美術、教育實習。民族師范學校還有民族語文。
教學 編輯本段
中等師范學校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自學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其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下一篇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