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社會道德現象,是指導和規范人們的一種原則消費中的行為和關系、思想、愿望、情緒和相應練習的總稱。他們所在的社會大多數人都在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望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并把這些作為人生的目的和價值。但它的原理和方法仍然只是消費主義這個大概念的一個細分。
消費主義是當今西方資產階級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科學領域,由于知識傳統,對消費主義有不同的定義和解釋,如綠色消費主義、消費者保護、消費者運動、消費者權益等等。消費主義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很大。
文化含義 編輯本段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來看,消費主義被視為一種獲得快感的活動形式。消費(Consume)這個詞可以追溯到14世紀,意思是揮霍、用盡;在16世紀,“消費者”consumer)這個詞也有類似的否定意義。然而,在19世紀中期,隨著“消費者”這個詞取代了原來的個性化“顧客”customer),“消費者”已經轉換成一個中性詞,用來指相對的“生產者”producer)的抽象實體。到了20世紀,這一抽象用法進入日常生活領域,成為大眾的代表,具有了主導意義公眾的需求是由滿足他們需求的政黨創造的。因此,在后現代語境下,消費主義不再指過度購買。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消費主義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前提下,人們處理物與人關系的解決方案之一。在市場經濟出現之前,商品是勞動的直接結果,商品的生產和交換通常在一個地方完成。這個時候物品的價值就是它自己的“實用價值”而非“交換價值”在市場經濟社會,由于市場的形成,人們在交換過程中人為地評價一件事物“價值”,扭曲了勞動的體現“實用價值”消費主義可能導致公民社會的消失。因為消費主義的基本意識形態是市場關系,即在所有人際關系中,市場邏輯成為指導原則,公民 基本權利通過消費獲得。這樣,一般人必須是一個積極的消費者才能成為一個好公民,這就排除了在公民社會中應該享有的經濟弱勢的中下層民眾“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他們都享受同等待遇”——儒教育、醫療保障等。
消費主義與晚期資本主義聯系在一起。對財富的追求是資本主義的一個驅動力,體現在資本利潤的獲取上。利潤的獲取不能不依賴于商品交換的實現,即產品被消費者購買。由于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和技術進步導致的產品過剩,消費者 欲望在實現商品交換價值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在戰后的西方更加突出。馬爾庫塞、弗洛姆等人早就看到,鼓勵和擴大國民消費需求已經成為資本主義良性運行的條件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消費者 欲望、需求和情緒成為資本的作用、控制和操縱的對象,而成為欲望工程或營銷工程。因此,今天 s生產不僅是產品的生產,更是消費欲望和激情的生產,是消費者的生產。只有“生產”只有生產出一批有消費欲望和激情的消費者,產品才能賣出去,商品生產的目的才能實現。
這里所謂“消費”不是傳統政治經濟學中對商品的需求和滿足,而是人與商品的關系。《消費社會》的作者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認為消費構成了當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邏輯;這些邏輯包括:
第一,商品消費面前人人平等。在消費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變成了消費品。無物不可以消費。消費品的普遍存在證明了資本主義的合理性,“消費社會首先展示了資本主義平等的神話。
第二,消費不僅體現在物質文化上,還體現在文化意義上,消費體現個人身份。英國學者盧瑞(Celia Lury)認為“消費文化是20世紀下半葉出現在歐美社會的一種特殊形式的物質文化。物質文化領域的消費并不局限于商業體系。商品是由文化環境決定的,日用品也有文化含義。盧瑞元引用了另外兩位學者的話來進一步闡明他的論點:所有商品都有價值,它們的價值取決于消費者價值觀…每個人既是價值的判斷者,也是被判斷的對象…人們選擇這些商品是因為它們有相應的等級…
第三,消費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象征意義。消費主義指的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實際需求,而是不斷追求被制造、被激發的欲望的滿足。美國文化中的消費主義恰恰表現了這一特征。美國是一個消費者的國家。美國式的消費主義向美國人灌輸,個人的成功只能通過財務上的成功來實現,財富是通過購買商品來體現的。在今天 在美國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消費是最真實的行為。美國人在任何地方都與消費打交道。美國人有時擔心失去更有意義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他們對消費主義的不適和批評從來不是很強烈。
文化意識 編輯本段
消費主義的文化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s的消費觀,使得一部分有經濟能力的人在實際購買行為中體現了消費主義價值觀,而那些消費能力不高的人在消費觀念上有一定的消費主義傾向。觀念消費主義是指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目前還不能實現高消費,但卻一直在努力追求或模仿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甚至經常超越經濟能力或壓抑基本需求的滿足來追求心理或觀念上的消費。城市青年群體是概念消費主義的主要接受者他們首先認同消費主義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崇尚個人享受和所謂的個性,向往高消費、高端品牌把高端品牌等同于高品味,把高消費和美好的個人生活結合在一起。
?發展因素 編輯本段
經濟因素
政策因素
哲學因素
市場因素
心態因素

消費意識 編輯本段
中國提倡節儉是美國的傳統、量入為出的概念是適度奢侈、取而代之的是適度透支的概念,但在傳統文化和現行制度體系的框架下,與西方的零儲蓄不同、大比例透支的消費觀;傳統的收斂、中庸之道的概念正在被宣傳、個性風格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開放、非常規的想法是有區別的。這是一種與傳統觀念大相徑庭,但又不同于西方消費觀念的新的消費文化意識。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