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風景名勝區
黃龍風景名勝區(漢語拼音:Huanglong Fengjing Mingsheng Qu),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中國最高的風景名勝區之一。主要由黃龍溝、牟尼溝、丹云峽、雪寶頂等景區構成,人們常說的黃龍主要指黃龍溝。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地表鈣華是黃龍景觀的最大特色。是中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這一地區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包括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獲得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綠色環球21”認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等殊榮。
?黃龍風景名勝區主要景觀集中于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并呈梯田狀排列,仿佛是一條金色巨龍,并伴有雪山、瀑布、原始森林、峽谷等景觀。黃龍風景名勝區既以獨特的巖溶景觀著稱于世,也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從黃龍溝底部(海拔2000米)到山頂(海拔3800米)依次出現亞熱帶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等。包括大熊貓、金絲猴在內的10余種珍貴動物倘佯其間,使黃龍景區的特殊巖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以其雄、峻、奇、野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的美譽。

概況簡介 編輯本段
黃龍風景名勝區與九寨溝毗鄰。黃龍風景名勝區處于三大地質構造單元的結合部,地理狀況特別復雜。整個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340平方公里,區內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
黃龍溝背倚終年積雪的岷山主峰雪寶鼎,面臨碧澄的涪江源流。溝谷頂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巖溶水交融流淌。隨著流速緩急、地勢起伏、枯枝亂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鈣開始凝聚,發育國固體的鈣華埂,使流水潴留成層疊相連的大片彩池群,繪出了黃龍奇觀的第一幅天然圖畫。碳酸鈣沉積過程中,又與各種有機物、無機物結成不同質的鈣華體,還有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澤不一,人們便稱它為“五彩池”。
五彩池盛不下那么多畫中秀色,于是水飛浪翻一路流淌,在長達2.5公里的脊狀坡地上,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又一奇觀--金沙鋪地。原來,在山水漫流處,沿坡布滿一層層乳黃色鱗狀鈣華體。陽光下伴著湍急的水波,整個溝谷金光閃閃,看上去恰似一條巨大的黃龍從雪山上飛騰而下,“龍腰龍背”上的鱗狀隆起,則好象它的片片“龍甲”。這便是黃龍溝得名的緣由。明代(公元1368~1644年)在此修建了黃龍寺,用以奉祀黃龍。黃龍溝以它“奇、絕、秀、幽”的自然景觀而蜚聲中外。
水池大的一、兩畝,小的幾平方米,如蹄、如掌、如菱角、如寶蓮、千姿百態。巨大的水流,沿溝谷漫游,注入梯湖彩池,層層跌落,穿林、越堤、滾灘。進溝的第一池群,掩映在一片蔥郁的密林之中,穿過蒼枝翠葉,20多個彩池參差錯落,波光閃爍,層層跌落,水聲叮咚;有的池群池埂低矮,池水漫溢,池岸潔白,水色碧藍,在陽光照射下,五彩繽紛。有的湖中古木老藤叢生,如雄鷹展翅,似猛虎下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的池中生長著松、柏等樹木,或高出水面,或淹于水中,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形似“水中盆景”。
黃龍風景名勝區還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這里的1500余種高等植物,多為中國所特有,其中屬國家一至三級保護植物的有11種。珍稀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云豹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遺產價值 編輯本段
巨型的地表鈣華景觀
黃龍以規模宏大、類型繁多、結構奇巧、色彩豐艷的地表鈣華景觀為主景(表1),在中國風景名勝區中獨樹一幟,成為中國一絕。綜合景觀出類拔萃 黃龍是以絢麗的高原風光和特異的民族風情為綜合景觀的基調。高山摩天、峽谷縱橫、莽林蒼蒼、碧水蕩蕩,其間鑲嵌著精巧的池、湖、灘、瀑、泉、洞等各類鈣華景觀,點綴著神秘的寨、寺、耕、牧、歌、舞等各族鄉土風情。它們景類齊全、景形特異,但又組合有機,整體和諧,在高原特有的藍天白云、艷陽驟雨和晨昏季相的烘染下,呈現出一派時時處處皆景,動態神奇無窮的天然畫境。黃龍主景溝為一條長3.6公里,寬30米—170米的淺黃色地表鈣華堆積體,形似一條金色的“巨龍”。鈣華體上,彩池層疊,飛瀑轟鳴,流泉輕唱,奇花異草,古木老藤點綴其間,大熊貓等珍希動物樂得其所。3400余個鈣華彩池在陽光下潔凈無塵,流光溢彩。各有各的嬌媚,各有各的靈性。古人評黃龍:“玉璋參天,一經蒼松迎白血;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龍”。
號稱“人間瑤池”
主景區黃龍溝,似中國人心目中“龍”的形象,因而歷來被喻為“人間瑤池”、“中華象征”。在當地更為各族鄉民所尊祟,藏民稱之為“東日·瑟爾峻”,意為東方的海螺山(指雪寶山)、金色的海子(指黃龍溝),并沿襲著一年一度盛況煊赫、波及西北各省區各族民眾參加的轉山廟會。寒冷以五顏六色的池水,光芒萬丈的雪山,十步九曲的峽谷,神秘的大森林“四絕”稱著于世。其雄、峻、奇、野的風景特色,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譽。
過渡狀態的地理結構
黃龍在空間位置上處于單元間的交接部位。構造上它處在揚子準臺地、松潘一甘孜褶皺系與秦嶺地槽招皺系三個大地構造單元的結合部;地貌上屬中國第二地貌階梯坎前位,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四川盆地西部山區交接帶;水文上為涪江、眠江、嘉陵江三江源頭分水嶺;氣候上處于北亞熱帶濕潤區與青藏高原一川西濕潤區界邊緣;植被上處于中國東部濕潤森林區向青藏高寒高原亞高山針葉林草甸草原灌叢區過渡帶;動物亦處南北區系混雜區。風景區內,又為東西向雪山斷裂,虎牙斷裂和南北向岷山斷裂,扎尕山斷裂,交叉切錯,而且黃龍本部與牟尼溝景區在巖性、層序、沉積等古地理條件和地層構造、構造形跡上均有較大差異。這種空間位置的過渡狀態,造成自然環境上的復雜性,蘊涵著不少未解之謎,為各學科提供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廣闊天地。
世界罕見的鈣華景觀
黃龍鈣華景觀,類型齊全,鈣華邊石壩彩池、鈣華灘、鈣華扇、鈣華湖、鈣華塌陷湖、坑,以及鈣華瀑布、鈣華洞穴、鈣華泉、鈣華臺、鈣華盆景等一應俱全,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鈣華博物館。它規模巨大:黃龍溝連綿分布鈣華段長達3600米,最長鈣華灘長l 300米,最寬170米;彩池數多達3400余個;邊石壩最高達7.2米;扎尕鈣華瀑布高達93.2米。這些都屬中國之最,世界無雙。它分布集中:在全區廣闊的碳酸鹽地層上,鈣華奇觀僅集中分布在黃龍溝、扎尕溝、二道海等四條溝谷中,海拔3000~3600米高程段。它過程完整:區內黃龍溝、二道海、扎尕溝分別處于鈣華的現代形成期、衰退期和蛻化后期,給鈣華演替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現場。它組合精巧:在黃龍溝3600米區段內,同時組接著幾乎所有鈣華類型,并巧妙地構成一條金色“巨龍”,騰翻于雪山林海之中,實為自然奇觀。
中國最東的冰川遺存
黃龍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廣泛發育著清晰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其中以岷山主峰雪寶鼎地區最為典型。其特點是類型全面,分布密集,最靠東部。此區山高范圍廣,峰叢林立,單5000米以上高峰就達7座,其中發育著雪寶鼎(5588米)、雪欄山(5440米)和門洞峰(5058米)三條現代冰川,使此區域成為中國最東部的現代冰川保存區。主要冰蝕遺跡有角峰(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刃脊(3800米以上)、冰蝕堰塞湖(3900米以上)等;主要冰磧地貌有終質、中磧、側磧、底磧等;分布于各冰川谷中,其中終債主要分布高程為3000~3100米、3550~3650米、3750~3850米。現代冰川和古冰川遺跡及其與鈣華之間的關系等,均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典型而完整的高山峽谷江源地貌
黃龍地區地貌總體特征是山雄峽峻。其特點是,角峰如林,刃脊縱橫;峽谷深切,崖壁陡峭;枝狀江源,南直北曲。黃龍高程范圍在海拔1700~5588米,一般峰谷相對高差千米以上,3700~4000米以上多為冰蝕地貌,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黃龍多喀斯特峽谷,空間多變,崖峰峻峭,水景豐富,植被繁茂。依谷底形態分,有丹云喀斯特溪峽,扎尕鈣華森林峽和二道海鈣華疊湖峽等數種。黃龍境內涪江江源為一主干東西樹枝狀水系,上游河床寬平,下游峽谷深曲,南側支流平直排列,北側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寬下深、南直北曲的獨特江源風貌。
生物種質資源寶庫
黃龍是天然植物種質資源的綠色寶庫。區內有高等植物1500余種,大部分為中國特有種,屬國家一至三類保護的植物有四川落葉松、眠山冷杉、獨葉草、 星葉草等11種。許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藥用和經濟價值。
黃龍所處地理位置特殊,使之成為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棲息和繁衍的理想地區,特點是珍稀動物品種多,南北動物混雜現象突出,還有當地特有種。其中有獸類59種,鳥類l55種,屬國家一至三類保護的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云豹、白唇鹿、紅腹角難等近百種。南北動物混雜現象以山星鳥為突出,胸腺齒突贍等為當地特有種。對于“活化石”大熊貓生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生態的深層奧秘。
優質的礦泉水和溫泉
黃龍礦泉水出露于牟尼溝景區。流量0.58升/秒,水溫9.5~9.8℃,pH值6.3,礦化度1 159毫克/升。經國家有關部門鑒定,為鍶、二氧化碳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此外,牟尼溝景區二道海溝,還出露一溫泉群,水溫22℃左右,大泉噴出水柱高達30厘米以上,含硫(H2S)0.16毫升/升。
景區亮點 編輯本段
- SUVORK5CYII="); font-family: sans-serif; font-size: 15.2px;">
彩池,溝谷頂端的玉翠峰麓,高山雪水和涌出地表的巖溶水交融流淌。隨著流速緩急、地勢起伏和枯枝亂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鈣開始凝聚,發育成固體的鈣化埂,使流水潴留成層疊相連的大片彩池群,繪出了黃龍奇觀的第一幅天然圖畫。碳酸鈣沉積過程中,又與各種有機物、無機物結成不同質的鈣化體,還有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澤不一,人們便稱它為“五彩池”。
雪山,雪寶頂山終年積雪,山腰巖石嶙峋,溝壑縱橫,湖泊星羅棋布。較大的海子有108個,尤為著稱的是四海:即像明鏡般的東南圓海,勢如城郭的西南方海,形似彎月的西北半圓海,宛如金字塔倒映的東北三角海。雪寶頂山峰的西、北、南三面是高崖峭壁,令攀登者一籌莫展;東西面雖然坡度較緩,但也使人望而興嘆。中日登山隊1999年登上了崖頂。考察后認為,這是一座在科學研究和發展體育事業等方面都有無限價值的“名山寶嶺”。
森林,原始森林歷經億萬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然保持著當時的原貌,有國家保護植物連香樹、水青樹、四川紅杉、鐵杉、紅豆杉,還有中國特有或區內特有的植物如:雪蓮花,麥吊云杉、厚樸、密枝圓柏、松潘杈子柏。保護區內云杉、冷杉屬植物種類多,箭竹分布廣泛,為大熊貓棲息的良好場所。原始森林歷經億萬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然保持著當時的原貌,有國家保護植物連香樹、水青樹、四川紅杉、鐵杉、紅豆杉,還有中國特有或區內特有的植物如:雪蓮花,麥吊云杉、厚樸、密枝圓柏、松潘杈子柏。保護區內云杉、冷杉屬植物種類多,箭竹分布廣泛,為大熊貓棲息的良好場所。
迎賓池,進入黃龍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組精巧別致、水質明麗的池群——迎賓池。迎賓池,面積9600平方米,海拔3230米,下距景區出口632米,上距飛瀑流輝148米,迎賓池群由350多個結構精巧、形態奇特的彩池組成,玲瓏多姿的大小彩池,層層疊疊,潺潺水聲宛如歡快的迎賓曲,笑應四方賓朋。
飛瀑流輝,告別迎賓池,沿著曲折的棧道蜿蜒而上,可見到千層碧水沖破密林,順坡而下的飛瀑流輝。飛瀑流輝高14米,寬68米,海拔3245米,上距蓮臺飛瀑264米,下距迎賓池148米,飛瀑流輝位于黃龍溝天然形成的第一級臺階上,此處地勢開闊,遠有藍天雪山相依,近有彩池松樹相生,景色格外迷人。
洗身洞,洗身洞海拔3280米,上距金沙鋪地65米,下距蓮臺飛瀑264米。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鈣華壁,壁高約10米,寬約40米,壁上有高1米,寬1.5米的洞穴,名曰洗身洞,是古代冰川的出水口,傳說是仙人凈身的地方,出家人必須入洞洗去風塵后方可修行悟道。由于鈣華的堆積作用,洗身洞口有逐年縮小的趨勢。
盆景池,從洗身洞到婆蘿彩池,有一道長約1500米,寬70-120米的鈣化流,在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中最壯觀、最長、色彩最豐富,稱為“金沙鋪地”。左側是盆景池,由一組近百個水池組成,池中有池,池外套池。池堤隨樹的根莖與地勢而變,堤聯岸接,活水同源,順勢層疊;池底呈黃、白、褐、灰多種顏色,池面澄凈無塵,望若明鏡。
黃龍寺,距溝口約3.5公里,有黃龍中寺可讓游客休息。溝內原有前、中、后三座寺廟,前寺現僅存遺址,中寺共五殿,占地約5100平方米,相傳黃龍助禹治水有功,后人為祭祀而在此修廟立碑,另一說是因黃龍在此修道成仙而修黃龍寺,現寺內正殿塑有身披玄色道袍、神態安詳的黃龍真人座像,廟宇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五彩池,五彩池海拔3576米,池群面積21000余平方米,有彩池693個,是黃龍溝內最大的一組彩池群,也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鈣華彩池群。五彩池池群錯落有致,汪汪池水漫溢,池水隨水的沉積物、池壩的顏色、光的折射度、池的深淺不同而變得多姿多彩。由于光線照射的種種變化,形成池水同源而色彩斑斕的“五彩”景象,成為黃龍風景區一大秀麗景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