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也被稱為破窗理論意思是指盛行至今的一種犯罪學理論。意思是:一扇窗戶破了,如果沒有被及時補上,不僅這扇窗戶會被繼續破壞,而且別的窗戶也會被破壞。破窗效應論推動了美國警務模式的轉變,也促進了世界環境犯罪學的研究,曾被美國紐約市、 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市等作為犯罪防治政策改革的依據之一。
破窗效應:警醒我們遏制社會惡性循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看似微小的問題,但是被長期忽視或者無視的后果卻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的產生。這種現象被稱為“破窗效應”,它提醒著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維護社會的秩序和良好的公共環境,以防止進一步的惡化。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闡述破窗效應的原理、社會意義以及遏制惡性循環的方法。
歷史溯源 編輯本段
破窗效應最早由法國社會學家菲利普·澤蒙(Philippe Zimbardo)提出,并在美國普及開來。它的核心內容是:任何一個被人們忽視和破壞的物品,如果不及時修復,其周圍的環境就會逐漸惡化,并不斷加劇。往往人們會因為看到破窗而心生冷漠,因而無視、遺忘或放任其他的違法行為和破壞行為。這種社會生態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整個社會的秩序和安寧被破壞,公共環境的質量不斷下降,而修復所需的成本則愈發高昂。
破窗效應揭示了人們群體心理的特點,即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的行為往往受到其他人行為的影響。當公共環境中出現一個破窗或一處涂鴉,它可能會成為犯罪行為和社會規則破壞的“起點”。人們可能被這種破壞行為所觸動,產生感覺即使自己采取了不積極的行為,也并不違法,從而加劇了公共環境的惡化。
破窗效應在社會中的廣泛存在提醒著我們保持社區的良好秩序,努力減少不良社會行為對其他人的影響。政府有責任提供公共服務,包括及時維護城市基礎設施,加強社群監管,制定更加嚴格的法律法規。教育機構和家庭教育要注重道德和公民意識的培養,讓年輕一代始終保持良好的行為規范。另外,媒體也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加強道德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應該時刻保持警醒,積極參與到社會治理中。我們可以主動參與社區組織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參與公民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舉報。我們自己也要嚴守法律,尊重規則,并教育他人按規則行事。只有通過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夠有效地遏制破窗效應,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領域應用 編輯本段
20世紀90年代,紐約市將破窗理論運用到紐約地鐵的治安和犯罪防控中。當時,整個城市中主要交通干線和地鐵犯罪率逐漸升高,但是警局沒有去打擊犯罪率,反而是全力打擊逃票的行為。最后發現,逃票的人中有七分之一可能是通緝犯,有二十分之一的可能攜帶兇器。最終,以抓逃票這種行為為起點,紐約市交通干線和地鐵犯罪率逐漸降低,社會秩序和安全也得到了維護。此后,詹姆士·威爾遜和喬治·凱林的破窗理論得到了美國法律界的認可,被稱為“警務活動的圣經”,是對美國警務活動的一次改革和完善。破窗理論最初只是在法律領域被人所熟知,但后來被廣泛應用到社會其他領域。
醫學
基于破窗效應的干預模式在預防ICU 久臥患者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
患者在進行護理時依從性較差,不能遵從護士的囑咐;護士專業護理知識不夠充足,預防意識薄弱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包括用藥指導、知識宣傳、運動和飲食指導;干預組選用有豐富經驗的護士,除常規護理外,還要記錄與總結出現深靜脈血栓的原因,并進行討論,加強護士的防范意識,發現破窗后及時挽救。結論:該模式可以降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調節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教育
“破窗效應”在公安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學生課堂不遵守記錄,抄襲拖欠作業,有不良的行為風氣等;學校對“第一次”不夠重視;教育者沒有及時進行糾正或者糾正不到位
學校可以采取一些防止破窗效應的方法,比如多觀察學生的狀態,防止“第一次”破窗;發生破窗后,無論事情大小,都要進行及時有效的修補;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扼制破窗效應的發生;教育者自身要樹立典范,做到公平公正,以德服人
治安
破窗理論視角下城中村社區犯罪的防控
城中村人口規模大、流動量大、人員組成復雜,犯罪分布集中化、形態多樣化、智能團伙化
做好流動人口的登記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警民聯防機制;為貧困居民和弱勢群體開展社區便民和保障服務,改善社區環境,開展社區文化娛樂活動,加強居民感情和關系,并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對罪行輕微的初犯、過失犯居行為和心理進行矯正
破窗理論推動了美國警務模式的轉變,也促進了世界環境犯罪學的研究,曾被美國紐約市、 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市等作為犯罪防治政策改革的依據之一。
社會影響 編輯本段
破窗效應理論的應對策略“零容忍”模式被各國(地區)廣泛地應用到治理社會治安中。比如,1998年,英國的戈登·休斯在《解讀犯罪預防:社會控制、風險與后現代》中介紹了破窗理論,并指出破窗理論對英國當時的一系列社會狀況的改善提供了幫助。20世紀,新加坡社會貪腐現象嚴重,經濟低迷。在經過各種嘗試無果后,決定用“零容忍”模式,連續出臺多部反腐法規,對于有腐敗行為的官員,只要證據充分,不分職位高低,不分行賄受賄金額大小,一律嚴懲不貸。最終,新加坡被稱為“亞洲最廉潔的國家”。此外,中國香港對貪腐行為也采取過“零容忍”模式,在進行一系列反腐活動后,取得巨大成效,成為亞洲最清廉的區域之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