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財經學院
重慶財經學院位于重慶市巴南區,由重慶歐鵬科技有限公司舉辦,2001年4月由重慶商學院創建為重慶商學院容止學院。2002年,學校更名為重慶工商大學容止學院。2003年12月,教育部發函批準其成為全日制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2020年12月,批準其轉入本科層次的獨立民辦普通高校——重慶財經大學。
截至2023年5月,學校有11個教學學院,43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管理、工程、文學、藝術5個學科門類;其中金融、會計屬于國家一級專業建設點,重慶市有7個一級專業建設點。
學校歸重慶市教委管理。2011年獲得學士學位授權資格,2016年獲批重慶市第二批整體向應用型轉化試點高校。2021年,學校被批準為新的碩士學位授予項目建設單位。在校友會2023年全國財經類民辦大學排名中,重慶財經大學排名第111位。
2022年,重慶財經學院團委入選“重慶市五四紅旗團委”予以表彰。
歷史發展 編輯本段
學院由重慶歐鵬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2001年4月,重慶商學院宣布成立重慶財經大學容止學院,并于當年開始招生。次年,重慶商學院與渝州大學合并為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商學院容止學院更名為重慶工商大學容止學院。
2003年12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確認重慶市普通高等學校設立獨立學院的通知》,批準重慶工商大學容止學院為全日制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2001-2004級的學生位于重慶工商大學五公里的校園內。從2005級開始,大學新生搬到了沙坪壩區井口鎮先鋒街校區。
2011年新增重慶財經大學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2015年,學校搬遷至巴南新校區,位于重慶市巴南區龍洲灣街道尚文大道906號。次年被批準為重慶市第二批整體向應用型轉化試點高校。
2020年12月23日,教育部發函同意重慶工商大學容止學院轉型為獨立設置的本科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重慶財經大學;2021年1月18日,重慶財經大學正式揭牌。
學校規模 編輯本段
部門專業
截至2023年4月,重慶財經大學設有會計學院、金融學院、財富管理學院、物流工程學院、軟件學院、經濟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新媒體藝術學院、國際商學院、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11個教學部,包括43個本科專業。
教師骨干
截至2022年12月,重慶財經大學擁有專兼職教職工1011人,其中專任教師666人,外聘教師255人。有高級職稱教師220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556人。此外,學校還長期聘請其他高校的人才和工業企業的專家舉辦學術講座,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指導。截至2022年12月,學校已先后引進國際系統與控制學會院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巴渝學者特聘教授等20余名人才。同時,學校還在自主培養巴渝學者青年學者、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重慶市高端會計人才、重慶市中青年骨干教師等人才隊伍,約20人;其中一人獲得2022年重慶市教書育人模范稱號。
學科建設
學校學科涵蓋經濟、管理、工程、文學、藝術五大類,每類專業數量分別為:經濟類12個、管理類20個、工程類7個、文學類2個、藝術類2個,在學科建設方面,學校致力于在“十四五”期間構建1+2+2重點學科體系;在各類學科中,金融學屬于重慶市高校“十四五”市級重點學科;此外,學校還擁有2個國家一級專業建設點、7個重慶市一級專業建設點、5個重慶市特色專業、1個重慶大學市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重慶市特色專業群、4個校級重點學科建設點。2011年新增重慶財經大學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截至2022年12月,已有30個本科專業獲得學士學位。2021年,學校被批準為新的碩士學位授予項目建設單位。
課程建設
到2023年5月16日,重慶財經大學已有中級財務會計、微觀經濟學、金融英語三門課程獲批“線上線下混合”國家一級本科課程。此外,在2023年之前的幾年里,學校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5項,孵化省部級精品課程25門,建立校級精品課程32門。依托這些一流課程,學校還產生了校級以上教改項目38項,教學成果25項,編寫教材6部。]2022年重慶大學一流本科示范課程案例評選結果,重慶財經大學有7個課程案例獲批,而這7個課程案例中有5個來自該校一流課程。
合作交流 編輯本段
整合企業與職業學校和大學的資源:為拓展人才培養途徑,學校與多家企業、行業協會、政府部門、高校校友會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關系,包括渝存科技、重慶直達國際物流、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重慶進出口商會、重慶會計學院、重慶信用建設促進會等行業協會、重慶多個區縣政府相關部門、重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多所高校校友會等百余家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新機制,先后開設了開源會計優秀人才班、跨境電商人才孵化班、直營人才班等多種訂單班,形成了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到2023年5月,學校在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的基礎上,聚焦數據與信息領域的新技術,建立了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中軟國際大數據現代產業學院兩個產業學院;傳統商科課程改造升級,先后建立了三所現代產業學院,分別是中新互聯互通重點項目之一——中新國際貿易與供應鏈產業學院中新金融科技現代產業學院和我市首家智能會計產業學院用友智能會計產業學院。學校充分利用和整合主辦方新歐鵬科教城的資源優勢,建設產教融合的實驗園區,將園區引入學校,更好地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滿足地方產業發展的需要。
國際交流與合作:重慶財經大學本著扎根重慶、服務西部、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理念,積極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到2023年5月,學校先后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捷克、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泰國、馬里、貝寧、新西蘭等17個國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海外交流和學習機會。包括西班牙公立大學的直接本科和研究生項目,法國的直接本科和研究生項目,以及眾多海外知名大學的學習、實習和交流項目。此外,學校還開設了國際注冊會計師(ACCA)、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注冊管理會計師(CMA)三個國際金融項目班。
學術研究 編輯本段
科研資源
重慶財經大學圖書館有三個場館,分別位于教學樓一層、行政樓二層和產教融合實驗園區。到2023年5月,圖書館共有800多個閱覽座位,文獻收藏以金融類為主,其中紙質圖書111.89萬冊,印刷型中外文報刊400余種。此外,網上資源庫還有40多萬種中外文電子圖書。從圖書分類來看,教學樓一樓的圖書以人文社科類為主,如金融、管理、法律、政治、文學、文化等。有五個書庫和一個圖書館大廳用來存放,教學樓一樓的場地有50個閱讀座位。行政樓二樓是新圖書館,面積3000平方米,里面有750個閱讀座位,分為圖書館區、考研區、自習區和電子閱讀區。主要收藏的是語言、藝術、醫學和理工科。產教融合示范園區閱覽室只有一個書庫。
重慶財經大學圖書館在線主頁建設完善,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重慶大學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平臺(超星圖書、教師論壇、萬方期刊數據庫、一帶一路數據庫、就業創業數據庫、口語伙伴平臺、51CTO數據庫等)、國家科技圖書館外文期刊數據庫、國家社科文獻中心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均有介紹。截至2023年5月,仍有20多個數據庫正在試用。
科研平臺
學校已獲批兩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即信息技術實驗室和生態與環境局重點實驗室。與大型企事業單位共建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有5個;此外,還有重慶市博士后研究中心、重慶市人工智能科普基地、重慶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協同創新研究團隊、重慶市高校科技創新研究群體。
學術成就
截至2023年5月,學校已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國家教育規劃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200余項。承擔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150余項,研究經費達150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900余篇,其中國際高被引論文2篇;出版學術專著40余部;授權發明專利12項;授權軟件著作權39項;省部級領導批示決策建議近20條。
校園文化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