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油
合成油占發動機油的90%比例基礎油分為礦物油和合成油。礦物油是用物理方法從原油中獲取的,提煉簡單,能滿足大部分發動機的性能要求,如:捷達、富康、桑塔納等車型。二戰中德國人發明的合成油在本世紀開始流行在歐美發達國家,大部分汽車全部使用合成機油,換油周期長達三年,既能保護發動機,又能節約能源、環境保護顯示出特殊的優勢。?

主要內容 編輯本段
性質
合成油是通過化學合成或提煉得到的其工藝復雜,精煉成本高,具有礦物油不可比擬的優勢:合成油的粘度指數較高,因此具有較好的粘溫特性,高溫時潤滑更充分,低溫時流動性好(常溫下,外觀感覺比同等級的礦物油還稀)同時,摻入合成油的機油抗氧化能力更強,大大延長了換油周期雖然增加了對發動機機油的投資,但是減少了更換機油和濾清器的次數。合成油由于蒸發損失小,油耗低,降低了添加機油的復雜性,可以更好地保護三元催化器等昂貴的尾氣控制系統部件。此外,合成油適用于更高負荷的發動機,還具有更強的耐高溫和抗剪切能力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機油不會失去粘性,對發動機的保護更全面。合成基礎油來自原油中被氣體或天然氣分散的乙烯、丙烯,再經聚合、復雜的化學反應,如催化作用(費托合成技術,即GTL技術)才可以煉制成大分子組成的基礎油。本質上是利用原油中較好的組分,通過化學反應和人為控制,達到預期的分子形態其分子排列整齊,天然對外界變量有很強的抵抗力,所以合成油質量好,對熱穩定、抗氧化反應、抗粘度變化的能力自然比礦物油強很多。
應用領域 編輯本段
渦輪增壓發動機,如:帕薩特、寶來的1.8T發動機必須使用合成油,如殼牌非凡喜力或非凡喜力。其他搭載高性能發動機的車輛,比如奧迪、本田等,可根據需要選擇合成油或高性能APISL級礦物油(如特級喜力)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合成油都能具備上述明顯優勢。許多合成機油 由于配方和基礎油質量的問題,s的性能可能不會比礦物油好多少。只有穩定的合成油精制工藝和高水平的配方,其合成油才能有優異的性能。
特性 編輯本段
礦物油純粹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合成油是由聚烯烴制成的(Poly-Alfa-Olefine)或酯類(Easter)這種基礎油的特點是抗氧化能力強,是天然的清凈劑,所以能保證潤滑油的性能不容易下降,發動機長期使用后也不容易產生油泥。
以下特性
非凡的耐磨性,有效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汽車發動機變化
上世紀末,汽車發動機已經進入微機控制的燃油電噴技術時代,加上渦輪增壓、可變汽門系統、可變壓縮比、可變定時系統等,提高汽車發動機的功率、節省燃油、廢氣排放、在使用壽命的延長上有了質的飛躍,這種機械電子技術的變化需要一個自適應的潤滑系統因此,大量應用于合成機油已成為必然趨勢。
通過高科技手段合成的基礎油成分,即使車輛長時間停放,合成油成分形成的潤滑油膜也會附著在金屬零件表面,使其易于啟動,即使在重負荷下也能大大降低磨損。保證發動機內高溫環境下機油極低的揮發損失;
獨特的減摩劑保證了油品優異的潤滑性能,合成基礎油的低揮發性和熱穩定性能顯著降低油耗;
全天候用油,在-40℃-它可以在50℃的環境溫度下使用;
獨特的微磷含量配方保護三元催化器;
在極低溫度下也不會稠化,耐熱性高于礦物油,換油間隔是礦物油的兩倍以上。
能在長時間行駛后保持粘度和潤滑,獨特的抗磨性能延長了所有運動部件的使用壽命實驗室和道路試驗表明,它將降低粘度和潤滑、潤滑、揮發性和清潔性完美結合,最大限度地保護發動機,最大限度地減少摩擦和油耗,并大大降低發動機維護和大修的成本。
成分 編輯本段
合成機油的換油周期可以達到1-2萬公里
在美國,使用合成機油的汽車換油周期為2-三年,一年在中國,讓 讓我們計算一下礦物油和全合成油在使用成本上的差異。礦物機油120元/4升,5000公里,機油機濾30元,人工費用30元,那么10萬公里需要的費用是:(120 30 30)×20=3600。而且用的全是合成機油,350元/4升,1萬公里,10萬公里的費用是:(350 30 30)×10=4100元。用礦物油跑10萬公里,成本只比全合成少,500元。按每月跑2000公里計算,多出來的500塊錢攤到50個月也就差10塊錢,這還沒算上因為發動機保護好而省下的時間和保養費用。更重要的是合成機油對節能環保的貢獻,通過實驗,使用合成機油在經濟速度下比礦物油節省5-10%燃油和廢氣排放改善,廢油處理費降低一倍。
合成機油的成分
全合成油的基礎油多烯(Poly-Alfa-Olefine)或酯類(Easter)因為能和礦物油調和,一般人很難用肉眼分辨出是不是全合成油。
添加成分 編輯本段
1、碳酸鈣作為中和酸的添加劑。汽油和空氣燃燒產生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與水混合產生硫酸和硝酸,磨損零件。這種磨損需要中和劑中和酸,使清洗分散劑附著在微小的碳酸鈣分子上,均勻分散在機油中,可以提高中和酸的能力。
2、分散添加劑。汽柴油燃燒不完全會造成機油粘度增加,形成沉淀物阻礙油路和濾清器。因此,有必要在機油中加入分散添加劑,防止灰分凝結成塊,避免其對發動機的危害。
3、清潔添加劑和無灰分散劑。抑制活塞沉積物和油泥的產生,在發動機低溫起動時,將曲軸箱和循環油路中產生的油泥分散在機油中。
4、抗氧化劑。減緩機油氧化老化,達到延長機油壽命,保護機器的目的。
5、黏度指數改進劑。可以實現低溫啟動時機油粘度低,能快速到達機器零件表面,保證發動機不磨損;并且在高溫下有良好的油膜,保證發動機的正常運轉。
6、抗磨劑。在金屬表面形成化學反應膜,可以防止金屬表面劃傷焊傷,從而保護發動機運轉。
7、防銹劑。防銹劑的極性基因在金屬表面有很強的吸附力,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單分子或多分子保護層,阻止腐蝕介質與金屬接觸,從而起到防銹作用。
8、抗乳化劑。機油在使用過程中會被水污染,水會乳化機油。因此,加入抗乳化劑后,可以改變油水之間的界面張力,使油水迅速分離。
分辨方法 編輯本段
目前主要的區分方法是從價格上區分由于合成油的基礎油生產成本很高,整個合成機油市場的零售價通常超過300元/4升,半合成機油零售價也在250元/4升左右;另外,普通礦物油使用到3000公里時性能開始下降,行駛到5000公里時發動機阻力明顯增大,而在合成機油中8000公里時性能開始下降。
種類 編輯本段
合成潤滑油最早用于滿足軍事需要,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合成潤滑油也廣泛應用于民用領域。主要類型如下:
1、聚α—烯烴
用作潤滑油基礎油的最常見的合成烴之一,由α-烯烴在催化劑作用下聚合,綜合性能優異。與同粘度的礦物油相比,粘度指數高,閃點高、傾點低、低溫流動性好、工作溫度范圍較寬,蒸發損失少,高溫穩定性好,氧化穩定性好,抗水解能力強,積碳少,無毒。而且與礦物油還有良好的相容性。
主要用于車輛潤滑油、工業潤滑油。
2、合成酯
酯油最早用作航空渦輪發動機的潤滑油,是由脂肪酸和脂肪醇在催化劑作用下酯化脫水而成。由于脂肪酸和脂肪醇的種類不同,合成酯可分為:多元醇酯、雙酯、單酯等,常用的合成酯基礎油是:多元醇酯、雙酯。
一般來說,合成酯具有以下優良性能:高粘度指數和高閃點、傾點低、低溫流動性好,工作溫度范圍較寬,蒸發損失小,高溫穩定性好,氧化穩定性好,殘炭少,潤滑性優異,毒性極低,環保、生物降解性能好。缺點是耐水解性差,與橡膠件相容性差。
主要用于車輛潤滑油、工業潤滑油。
3、聚醚
聚醚用途廣泛,是應用最廣泛的合成基礎油(EO)環氧丙烷(PO)環氧丁烷(BO)原料,如開環均聚或共聚,可分為水溶性聚醚、水不溶性聚醚和油溶性聚醚。聚醚具有許多優異的性能:高粘度指數,優異的潤滑性和高閃點、低傾點、工作溫度范圍更寬,與橡膠件相容性更好,毒性低,殘炭少,高溫下可完全揮發,不留殘渣。由于其分子結構可以定制,分子量可大可小,因此可以制備不同的聚醚以滿足不同的應用要求。
應用 編輯本段
根據合成類型的不同,應用領域也不同,如下:
1、車用潤滑油:汽油發動機機油、手動變速箱油、車橋油、自動變速箱油;
2、工業潤滑油:齒輪油、蝸輪蝸桿油、空壓機油、燃氣渦輪發動機油、低溫液壓油、食品級潤滑油;
3、空壓機油、汽車空調壓縮機油、高壓聚乙烯和石油氣壓縮機油、齒輪油、蝸輪蝸桿油、制動液、抗燃液壓油、淬火油、金屬加工液組分。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