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縣東關實驗小學
沭陽縣東關實驗小學,創建于1912年,2000年被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小學。
學校現有8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000多名,教職工200多名,是一所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管理規范、制度創新的現代化特色教育品牌學校。
教學實踐 編輯本段
指導思想
辦學以來, 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成功之路在孩子腳下延伸”為理念,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發展孩子的特長,啟迪孩子的智慧。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成立多種興趣小組,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有所長,“陽光普照”式的教學模式,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關愛,促進孩子個性化全面發展。
實行開放式教學,封閉式管理,在管理中落實“愛、嚴、細、實”,關注每一個細節,關注每一個學生。建立日查周考月結制度,加大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考核力度,重視常規工作管理,著力打造安全和諧的育人環境。
素質建設
為了培養學生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必備素質,學校根據多年的辦學經驗,對學生素質建設提煉出“六能”要求:
一是語文學科,確保學生畢業能背200首古詩文、讀150萬字課外讀物,在40分鐘內能即興寫出500字左右的作文;
二是數學學科,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能使30%的學生憑借《時代數學報》拓展數學特長。
三是英語學科,畢業時能達到人人會講一個英語故事,并能現場即興對話。
四是藝術學科,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加一個特色興趣小組,并通過班級、年級才藝展示及校以上各種競賽凸顯藝術特長。
五是體能方面,建有高標準塑膠運動場,人均占有活動場地16平方米,切實貫徹了“健康第一”理念,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不少于一小時(晨跑一刻鐘、課間操一刻鐘、晚活動半小時)。
六是自理能力方面,從衣、食、住、行四方面嚴格規范學生的儀表、就餐、就寢、乘車行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核心工作 編輯本段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核心工作,學校將教學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其它所有工作都是為教學服務的。為了抓實教學,提高質量,學校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監控:
第一個措施是校長隨機聽課,并適時以不同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測,促進教師課前充分準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第二個措施是組織單元過關檢測、期中期末考試,及時檢查學生學習情況,針對薄弱環節改進教學,加強督促輔導,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第三個措施是加大同軌班級之間教學質量調研分析、師生評優,表彰先進,激發師生趕超先進的熱情。
學生活動 編輯本段
在努力建設該校富有特質的學生素質同時,學校還通過搭建多種平臺,把學生推到前臺進行鍛煉、提升,如每周按年級組織一臺綜合素質晚會,每次都有幾百名學生上臺表演,相聲、小品、課本劇、英語話劇、古詩吟誦以及古箏、舞蹈、泥塑、鋼琴、書法、國畫、水彩畫、水粉畫、剪紙、橫笛、合唱、小制作等,學生的表現從羞澀到大方,再提升到成熟、自如,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另外,學校還組建“安徒生廣播臺”、“小記者站”、“校園禮儀”、“國旗衛隊”等,讓千余名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到開發與培養,邁出了人生充滿自信的第一步。
榮譽成就 編輯本段
近年來,學校嚴格執行《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牢固樹立質量意識,不斷謀求質量提升;堅持科研引領,不斷提升內涵建設水平;深化課堂改革,不斷強化教學“六認真”的過程管理。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扎實開展經-典誦讀、英語口語、書法美術等特色教育,不斷深化以京劇為龍頭的藝術教育,辦學成績顯著。
學校先后被評為“宿遷市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宿遷市行風建設先進集體”、“江-蘇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江蘇省小學英語課程教改先進集體”、“江-蘇省和諧校園”,連續八年四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2010年10月,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學校狠抓教育教學,成果顯著,中考成績更是獨領風騷:十年來,有近3000名學生被省金陵中學、啟東中學、省淮中、省沭中等重點中學錄取。2005年中考有60位同學達省沭中免費錄取分數線,2006年中考有68位同學達省沭中免費錄取分數線,2007年中考有95位同學達省沭中免費錄取分數線。2008年4月沭陽縣高中實驗班招生考試,學校共51人進入全縣前360名,入圍人數和入圍比率在全縣名列前茅;中考更有163人進入全縣前1000名。學校多次榮獲全國藝教先進單位、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縣綜合考評先進單位、縣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縣法制教育先進單位、縣“平安校園”等榮譽稱號。
數據證明銀河辦學的實力,成績展現銀河辦學的輝煌,銀河人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強化管理,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追求卓越,再創佳績。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