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遠
跳遠(漢語拼音:Tiaoyuan;英語:Long Jump),田徑運動中跳躍(田賽)項目之一。運動員通過快速助跑,用單腳起跳,在空中采用合理的姿勢和動作,使身體騰越盡可能遠的距離并以雙腳落入沙坑中。又稱急行跳遠。跳遠既是比賽項目,又是各項運動訓練的重要手段。
跳遠是從人的基本活動技能逐漸發展起來的。在古代奧運會上,兩手持一定重物的跳遠就是五項運動比賽項目之一。18世紀末,德國學校把用單腿或雙腿的立定跳遠列入了學校體育教材。現在的跳遠方法是19世紀中葉以后在英國大學田徑比賽中出現的。1886年開始使用起跳板。1896年第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雅典)被列為男子比賽項目。進入20世紀以后,女子跳遠也逐步得到開展,并于1948年被列為第14屆奧運會(倫敦)比賽項目。在跳遠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有兩步半和三步半兩種)3種空中姿勢。1960年美國運動員R.博斯頓首次采用三步半走步式創造了8.21米的世界紀錄。由于三步半走步式技術更有利于把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協調而自然地結合為一個完整的連續動作,效果好,因而是當今跳遠比賽中最為流行的姿勢。
經常練習跳遠能有效地發展速度、彈跳力、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培養勇敢、頑強、果斷等優良品質。因此,跳遠是世界各國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之一。在中國,跳遠還是《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全國田徑業余鍛煉標準》的鍛煉和測驗項目之一。
發展歷程 編輯本段
跳遠原是人類獵取或逃避野獸時跨越河溝等的生活技能,后成為軍事訓練的手段,成為公元前708年古代奧運會五項全能項目之一。在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五項運動”中就有跳遠。
1827年,在英國舉行的職業田徑比賽中,威爾遜越過5.41米的遠度,這是第一個有記載的世界跳遠成績。
1864年,英國運動員麥切爾跳出5.48米,這是近代田徑比賽有記載的第一個男子跳遠世界紀錄。
1886年,開始采用起跳板。起跳板白色,埋入地下,與地面齊平,長1.22米,寬20厘米,距沙坑近端不少于1米。起跳板前有起跳線,起跳線前有用于判斷運動員起跳是否犯規的橡皮泥顯示板或沙臺。運動員必須在起跳線后起跳。
1896年,男子跳遠被雅典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
19世紀末,跳遠規則進行了修改,規則規定:跳者不得持物、跳板要與沙坑表面齊平。
1931年,日本運動員南部忠平第1次采用“挺身式”技術,創造了7.98米的世界紀錄。
1935年,美國運動員杰西·歐文斯以簡單的蹲踞式技術,把世界紀錄提高到了8.13米。
1948年,女子跳遠被倫敦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1960年,美國運動員博斯頓以8.21米的成績打破了杰西·歐文斯保持了25年的世界紀錄。
1968年,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鮑勃·比蒙創造了8.90米的世界紀錄,這個世界紀錄一直保持了20多年,才被美國選手邁克·鮑威爾以8.95米的新紀錄打破。
20世紀70年代,出現前空翻跳遠,因危險性大,被國際田聯禁用。
運動技術 編輯本段
經典動作
跳遠是由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部分組成的。它們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因此,正確地完成跳遠技術的各個部分動作,以及實現各部分動作的有機結合是跳遠技術的關鍵。
助跑
跳遠的助跑速度與跳遠成績密切相關。跳遠助跑的任務就是獲得最高的助跑速度,并為準確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做好技術、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
跳遠
(1)助跑的起動姿勢
助跑的起動姿勢直接影響助跑的穩定性與準確性。助跑的起動姿勢有兩種:一種是從靜止狀態開始,一般采用兩腿微曲、兩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或兩腿前后分立的“站立式”起動姿勢。
另一種是走幾步或走跳步結合踩上第一個標志點,行進間開始的起動。第一種方法,前三步的步幅和速度變化較小,有利于提高助跑的準確性。第二種方法,助跑則比較自然,動作比較放松。但由于是動態,每次踩上標志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對準確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積極加速,一種是逐漸加速。積極加速方式是從助跑一開始就跑得很積極。步頻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上,這種加速方式能較早地擺脫靜止狀態,并獲得較高的助跑速度。其特點是助跑開始幾步的步長較短,步頻較快,上體前傾也較大。這種助跑方式適合于絕對速度較快的運動員。
但因助跑動作緊張,起跳的準確性差,所以世界優秀運動員很少采用這種方法。逐漸加速方式一股是在加大步長或保持步長的基礎上提高步頻。這種加速時間較長,加速過程比較均勻平穩。因此,跑的動作比較輕松、自然。起跳的準確性較好,每次試跳成績也較穩定。劉易斯、鮑威爾等優秀運動員大部采用這種方式
跳躍
跳遠
1.原地模仿起跳練習。兩腳前后站立,擺動腿在前稍屈膝,起跳腿在后,身體重心落在前腳上。動作開始時,擺動腿蹬地,起跳腿積極的由后向前邁步,模仿向下放腳的踏板動作,全腳掌滾動著地,隨即緩沖和蹬伸起跳,同時兩臂要配合雙腿的動作積極擺動。要和身體各部分配合協調,起跳腿蹬伸迅速,擺動腿向前上方擺動積極,身體重心迅速跟上。
2.在跑道上連續做緩跑三步或五步結合起跳的練習,用擺動腿落地。
3.學習起跳后騰空步動作的練習。在跑道上助跑四至六步,起跳后完成騰空步動作。下落時以擺動腿落進沙坑,接著向前跑出。
4.輔助練習
①在離起跳標志2米左右處設置一個高約60~80厘米的跳箱,學生起跳后,擺動腿落地跳箱上。
②在沙坑邊擺放一個低欄架(或拉一根高度約30~50厘米的橫皮筋),短距離助跑后,起跳完成騰空步,擺動腿越過障礙物后下落沙坑并向前跑出。
③助跑起跳成騰空步,用頭部觸及前上方的懸掛物。
5.短、中程距離助跑起跳練習。短程距離約8步,中程距離約為12步。助跑距離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數折算。如:8步助跑跳遠,助跑距離≈8(步)×2-2,量出后試跑1~2次,進行適當調整即可。此種練習,要求起跳快速,應有一定的騰起高度,盡量保持騰空步動作的時間。還應注意保持較固定的助跑起動方式,起跳時用力集中、協調。
6.全程助跑起跳練習。此種練習首先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確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離。做法是:
光影傳奇2007之跳遠/作者:費茂華
騰空
起跳離地以后可以用“蹲踞式”、"挺身式"或“走步式”的動作使身體在空中保持平衡并為落地動作做好準備。在空中保持起跳姿勢,然后兩腿在體前抬起伸直落入沙坑,就是“蹲踞式”跳遠動作。“挺身式”的跳法是在空中上體充分伸展或稍有挺身動作,為使動作更加舒展、自然、連貫,兩臂可經身體兩側向下后方擺,同時兩膝微屈保持在空中平衡滑行,當滑行進入下落時,兩臂自體側繼續向上向前繞環,同時兩腿由身后擺至身前,抬起伸直,落入沙坑。有更多的人采用“走步式”和更接近于跑步式的動作。
跳遠
臂的動作和跑時的擺動一樣,是以肩為軸與同側腿相反而與異側腿一致做繞環動作,以保持身體的平衡。空中動作是按個人保持在空中平衡的需要而產生的。騰空階段是起跳的繼續,是落地的準備。無論跳哪一種姿勢,都必須把起跳動作做充分。
落地
運動員在空中進入下降階段,開始準備落地。首先是兩腿同時或先后屈膝至體前,然后小腿隨慣性擺出伸直,這一系列動作主要由收腹舉腿的力量完成,上體應保持穩定。兩臂自上方經前向下的繞環動作,是保持平衡的補償動作,當兩腳進入沙坑時,腳尖應勾起,兩腳間保持約30厘米的距離。落入沙坑后要立即屈膝緩沖,兩臂上提以提高身體重心,順勢立起。
優秀運動員熟練地掌握了技術,可以利用向前的慣性在空中做充分的滑行,因此在落地時應有“自由落體”的感覺。落地時向前撲倒、后倒、側倒的方法會使完整動作遭到破壞,往往達不到更好的成績(圖2)。
跳遠是一項大強度的運動項目,它的完整過程明顯地表現出速度、力量、技術的突出作用和其他各種身體素質綜合發揮作用的重要意義。因此,多年訓練安排是必要的。各項球類活動及其它發展速度和力量的運動項目以及田徑多項,作為訓練手段也一直在跳遠訓練中占著重要地位。
掌握動作技術要領
預擺: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后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后擺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盡量往后擺。
要點: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擺動時一伸二屈降重心,上體稍前傾。
起跳騰空: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稍曲由后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并充分展體。要點: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擺要協調,空中展體要充分,強調離地前的前腳掌瞬間蹬地動作。
落地緩沖:收腹舉腿,小腿往前伸,同時雙臂用力往后擺動,并屈膝落地緩沖。要點:小腿前伸的時機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后擺,落地后往前不往后。
技術等級
男子是美國的邁克·鮑威爾(MikePowell)在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創造的8米95。
女子是前蘇聯加琳娜·奇斯佳科娃(GalinaChistyakova)1988年創造的7.52米.
跳遠技術等級
少年級:5米25
國家三級:5米60
國家二級:6米50
國家一級:7米30
國家健將:7米80
國際健將:8米
比賽規則 編輯本段
平局
任何平局都由比較次好成績決出勝負。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就比較第三好的成績,以此類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一名者,則令比賽隊員,按原來的比賽成績,進行新一輪試跳,直到決出名次為止。
犯規
如果運動員踏過了跑道盡頭的起跳線,或者碰到了離沙坑最接近標記后面的坑外場地就構成了犯規。后一種情況常常發生在運動員想伸出手支撐身體以維持平衡的時候。
場地
跳遠和三級跳的助跑至少40米長。犯規線是20厘米寬的起跳板的遠端線,跳遠運動員落到長方形的柔軟、潮濕的沙坑里。在跳遠比賽中,沙坑離起跳板有1到3米遠;在三級跳比賽中,男子比賽的沙坑離起跳板13米遠,女子比賽則是11米遠。起跳板遠端有一道粘土制作的犯規線以辨別運動員是否在起跳時犯規。
測量尺度
跳遠距離的測量是從起跳線遠端量起到跳遠運動員在沙坑中留下的最近痕跡為止。如果出現非整數的情況,則長度數值應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厘米數。
風速助力
跳遠或者三級跳的成績在順風風速超過7.2米/秒的時候不能承認為新的世界紀錄。
成績計算
合并圖冊
犯規評定
跳遠、三級跳遠有下列之一情況即判犯規:
①運動員以身體任何部位觸及起跳線之前的地面;
②從起跳板兩端之外起跳,無論是否超過起跳線的延長線;
③觸及起跳線和落地區之間的地面;
④在落地過程中觸及落地區以外的地面,而落地區外的觸地點較落地區內的最接近觸地點更靠近起跳線;
⑤離開落地區時,運動員在落地區外地面的第一觸地點較落地區內最接近觸地點和在落地區內因身體失去平衡而留下的任何痕跡更靠近起跳線;
⑥在助跑或跳躍中采用任何空翻姿勢;
⑦還未通知該運動員試跳,而進行試跳,不管是否成功,都應判該次試跳失敗;
⑧無故錯過該次試跳順序;
⑨跳進沙坑之后,應一直向前走或向兩側走沙坑,如果向后走出沙坑成績無效;
跳遠
裁判員的旗示
在跳躍項目比賽中,通常有一名主裁判手中持有紅、白旗幟各一面,用來示意運動員試跳是否成功。舉紅旗表示試跳失敗,成績無效;舉白旗表示成功,成績有效。
輔助練習
挺身跳:原地屈膝開始跳,空中做直腿挺身動作,髖關節完全打開,做出背弓動作,落地時屈膝緩沖。
單足跳前進練習:一般采用左(右)去右(左)來的方法進行練習,距離控制在25-30米左右,完成3-4組。
收腹跳練習:從原地直立開始起跳,空中做屈腿抱膝動作或雙手在腿前擊掌,落地時一定要屈膝緩沖。越過一定高度兼遠度或一定遠度兼高度。
運動員選材
身體形態要根據各專項的力學要求和技術要求進行物色。
(1)軀干:虎背熊腰,不要蜂腰。選擇桶形為好,這是因為膈肌作用能充分發揮,有益于運動過程的呼吸。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表示,就是:肩寬減髂寬的值越小越好,髖寬減髂寬,差數也是越小越好。
(2)下肢長:講下肢長時,先要理解三種長度,即功能長度(髂前上棘點高)、解剖長度(大轉子點高)、形態長度(臀溝高)。
功能長度減解剖長度,值越小說明骨盆越窄;功能長度減形態長度,值越小說明臀部位置越高,臀位越翹。同時,臀紋似球狀者更好。
腿長重心要高。有些學生個子很高,可是“三長二短”,就是頭長、頸長、腰長,而腿短、手短,打球還可以,練田徑就不行。丈量方法:身高減坐高等于腿長,腿長略大于坐高最好,男子相等值已經屬優,女子負5也屬優。另一種丈量方法是:坐板凳上(或地面),大腿緊貼胸膛,雙手抱緊小腿,膝關節超過肩高者,腿長。
(3)髂骨與大轉子之間距離要短,發育前為6-8厘米為宜,若大于10厘米,將來到性成熟后就要落髂。
(4)大小腿比例:小腿長于大腿者為好,原因是做功省力,步幅大。觀察方法:一是挺胸深蹲,小腿長的能立住,大腿長的倒下;二是身體俯臥在墊上,用后腳跟擊打臀部頂端,打不著者小腿短。
硬件要求 編輯本段
跳遠設施包括助跑道、一塊起跳板和一個落地區。通常,它沿直道外設置,兩條相鄰的助跑道,兩端都有一個落地區,以保證在兩個方向上都能比賽。
助跑道
助跑道從起點至起跳線的長度至少40米,助跑道寬1.22米±0.01。它應以0.05米寬的白線標出,或者用0.05米寬、0.10米長的相距0.50米的分隔線。助跑道表面通常與跑道鋪設相同。
起跳板
起跳板是矩形的,長1.22米±0.01,寬0.20米±0.002,深0.10米±0.01,被漆成白色。起跳板表面與助跑道表面平齊。如果助跑道有一永久性的表面,則需要建一個由耐腐蝕材料制成的嵌入底盤,以使起跳板能正確地安裝。在非賽季,起跳板可移開。如果它翻過來有一跑道表面,則可翻過來成為助跑道的部分。
落地區
落地區必須長7-9米(取決于它的近端和起跳線之間的距離),寬至少為2.75米。一般起跳線至落地區為2米,落地區長為8米。如可能,落地區的中心線與助跑道中心線一致。如果兩個落地區能平行設置,則間距至少為0.30米;如果兩個落地區是錯開的,那么間距至少也是0.30米。落地區周圍應該安裝不少于0.05米寬、0.20米高的邊沿,邊沿朝內呈圓形,并與地面齊平(如木板或覆蓋軟物的水泥邊沿)。
落地區必須有一個滲透水的下部結構或一個適宜的排水系統(排水井或連接管),并填上一定深度的沙子,邊上不少于0.20米,中間不少于0.30米。沙子高度保持在落地區邊沿的頂沿,必須與助跑道和起跳板在同一平面上安裝。
設施安全
①考慮到運動員的安全,沙子必須(避免因潮濕而變硬)是洗凈的河沙或純石英沙,不含有機成分,顆粒最大為2毫米,小于0.2毫米顆粒的重量不超過5%。保證落地區邊沿頂沿設計使用柔韌材料,并呈圓形也是非常重要的。
②在人工合成材料面層的助跑道上安裝永久性起跳板經常是導致事故的原因,因為它們與助跑道之間高低不平,不能進行調整。
③將可調節的起跳板安置在金屬底盤上可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在任何情況下,起跳板至落地區盡頭的全長必須按規定設置。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