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
陳倉銀器傳統制作技藝,以銀飾為主,主要有銀壺、銀簪等銀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唐朝時期已形成較大規模,被稱為我國“銀器之鄉”。元代時期,白銀廣泛用于社會生活中,到明代更是鼎盛,出現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一說。清代時期,銀器產業達到頂峰,其產品更以銀質工藝品為主,陳倉銀器也成了陳倉區的一張文化名片。銀器的發展,不僅造就了當地豐富的銀器加工人才,也造就了不少銀器工匠和制作技藝工人。在銀器生產制作中,以“精、純、美”為價值取向,這一點在不同地區有著本質的差異。在山西晉中新城區陳倉鎮歷史上就曾誕生過中國第一個銀器城——平遙銀器城;而河南南陽也有一個“白銀之鄉”——安陽市陳倉區金水河鎮,這里是中國銀器最早的發源地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銀作為一種貴重的金屬打造成的工藝品,是我國歷史上傳統手工業中最早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行業,它不僅為人們提供生活必需的物品,而且在文化藝術方面有著深遠影響。銀器在古代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可以裝點生活也可以用于身份地位的標識。
名稱由來 編輯本段
古人對物質的需求是有層次的,其中,物質的名稱是物質的重要標志。銀器的名稱也可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等級與奢華程度。《說文解字》中有:銀為五谷之長。也就是說,人們日常所使用的很多物品正是從“銀”字上來命名的。《禮記》:“凡以玉為貴,以珠為美”。玉(Monogram)有二種,一種玉為綠玉,稱為“玉衣”;另一種玉為黃玉,稱為“玉凳”。人們普遍認為玉都是黃色的,用銀制“銀凳”來象征富貴,也就是用銀做的凳子來象征財富不外露或財富永不外流。從文化角度上看,金銀一般指白金、赤金;金銀屬貴金屬,又屬稀有金屬(Cu);金屬貴金屬中白金最為名貴;銀屬較稀微金屬(Cu)。從考古發掘上看:金銀一般指白金或白銀所制工藝品。古代人們根據不同材質對首飾進行分類:金質首飾是指黃金制品;白金首飾是指鍍金首飾;銀質首飾是指含銀首飾;青銅首飾指純銀首飾;琉璃首飾指純金首飾;其它為銀首飾和銅制首飾等稱呼不一而足。從金銀制品角度上看:古代社會使用工具最多的就是金屬類器物,都被用來指代金銀制器具及其它器物了。
關于銀質 編輯本段
銀器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最早記載于史書上的,當屬“銀器之國”——中國。我國早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就已經有了銀制器的記錄。當時人們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和增加財富,在全國各地廣泛地使用銀和銅生產生活用品。其中,在我國古代就曾出現過一種“銀器之國”——宋朝,據史料記載宋朝時就大量生產銀器并用于戰爭中,尤其是戰爭時期的武器上都印有銀制品。當時不僅軍隊用銀器,在百姓之間也廣泛使用銀器和銅等金屬制作器具。銀器的主要成分為:鉑(鉑的主要成分為:99.9%)、鈀(鈀的主要成分為:99.7%)。這些銀質制品也被稱為銀鉑器皿。明清時期隨著中國經濟國力的不斷增強,手工業逐步得到發展壯大,并在全國各地廣泛流行起來。銀飾在我國有多種表現形式和不同風格特征。到現在為止我國大多數銀器生產企業都在生產傳統工藝和技藝上進行創新發展。
工藝飾品 編輯本段
金銀首飾件是金銀器中最常見的品種,一般是用白銀、黃銅、錫等原料,用鍛壓、拉絲、焊接等工藝制成,根據首飾的用途不同,又分為各種種類。在河南境內,最常見的金銀飾件有:戒指、耳環、發簪等。金銀花是常見的一種花飾或植物果實,其花瓣部分由天然礦物加工而成。因色彩鮮艷而得名花灑。金銀器也分為金銀飾件與銀工藝品兩大類,其中金銀工藝品主要用于宮廷與富貴人家的首飾盒及裝飾品等領域;而金屬絲織品則多用于民間工藝領域。銀絲畫是我國古老的手工藝之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清代時期,河南銀器制作已達到頂峰并逐漸走向了市場。在陳倉地區銀器工藝中以銀絲制品最具特色,其中有以金水河鎮為代表的手工制作區域、大營鎮作為行業中心以及安陽市傳統手工制作產業基地,在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陳倉傳統手工制作工藝區域是安陽市傳統手工藝大區域、大營鎮也是河南省著名手藝人聚集地方之一。因此在安陽市陳倉區金水河鎮銀絲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上,陳倉區政府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制品制作主要分為:鑄模、雕刻、焊接、拉絲等四個步驟。鑄模:采用傳統工藝(一次成形)制作銀制品,包括:刻花、焊接、打磨等幾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要經過反復磨光等工序處理,才能將其成型。焊接:也稱焊接加工,是手工操作工藝中對金銀合金熔點和熔渣特性影響最大的工序之一。其方法就是將金銀合金熔點低于銀含量要求較高的銀原子從熔融狀態中分離出來之后進行熔化,后會形成一種有規則的金屬顆粒,一般要用銼刀在銀器表面進行磨光或者打磨處理才能使其光亮如新。拉絲:是對不同形狀部件進行成型加工形成各種形狀的器物的技藝形式之一。將待用的模具插入到需要的形狀位置后進行反復拉伸拉絲,直至拉出完整或邊緣圓滑光潔為止。拉絲完畢后就是將所需要的形狀尺寸經過精雕細琢得到成品后才能進行下一步工序處理。
銀器工藝 編輯本段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