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藏馬鹿(學名:Sika deer ),鹿科鹿屬動物,別名錫金馬鹿、西藏紅鹿等。這個物種很大,體長160-260厘米,重75-240千克。它的體色為灰褐色至淺褐色,腹面略淺,背部中央有深色條[閱讀全文]
摘要: 大眼斑雉(學名:維基物種Argusianus argus)是大眼斑雉科青岡屬的一種鳥類,也被稱為百眼大眼斑雉,分為兩個亞種本種為巽他特有種,包括馬來西亞半島,分布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在泰國南部緬甸和[閱讀全文]
摘要: 莫桑比克羅非魚(學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又名非洲鯽魚、越南魚是羅非魚的一種。莫桑比克羅非魚原產于東非和南非海域,除南極洲外已被引入50多個國家。列入《哥倫比亞入侵物種官方[閱讀全文]
摘要: 皇帶魚(學名:Wiki species Regalecus ),又名鯡魚王、地震魚,屬于鰻形目中的鱷魚科。身體長且側面扁平。吻短而鈍,吻略長于眼徑;眼睛大小相同,側面高,靠近吻部;小口,末端位置,向上傾[閱讀全文]
摘要: 侏儒兔(學名Brachylagus idahoensis)兔形目中的侏儒兔。由于它的體型較小,因此被命名為侏儒兔。同時,侏儒兔是北美唯一可以自己挖掘洞穴的兔子物種。侏儒兔非常小,體重在246到462克之[閱讀全文]
摘要: 高原裸鯉(學名:Gymnocypris waddelli)它是鯉科鯉屬的一種魚,也叫瓦氏裸鯉。隨著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出現,并隨著高原的快速隆起而特化的高原裸鯉,屬于中國藏南水系特有的物種,僅分布于中國西藏[閱讀全文]
摘要: 大硨磲(學名:Kuai Gigabit),又稱庫氏硨磲、大蟑螂是蓼科動物。大硨磲體型巨大,最大殼長2米,殼高約0.52米,體重300多斤。貝殼極其厚重,大小相同,兩邊不對稱;在殼[閱讀全文]
摘要: 川陜哲羅鮭(學名:Hucho bleekeri),別名為虎嘉魚、川陜哲羅鮭是中國長江流域鮭科川陜哲羅鮭屬的一種特有魚類。這是一種大型冷水魚,體長37.5~64.0厘米,重1~2公斤,雌雄魚背部呈淡藍色,[閱讀全文]
摘要: 魯西黃牛(英文名:Luxi cattle),中國五大良種牛之一。別名為魯西牛、山東黃牛等是一種家畜,屬于偶蹄目反芻亞目牛科。不同時期魯西牛的體重和體尺測量值不同。成年公牛重680公斤,高15[閱讀全文]
摘要: 沙蟹(學名:Ocypode)它十足目沙蟹科下的一個屬,目前已發現27種,其中2種已經滅絕。沙蟹屬是一種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蟹類,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亞熱帶海域主要生活在潮間帶,一些物種可以延伸到潮上帶,這已[閱讀全文]
摘要: 北鮭(學名:Steno dus stone fish),是頰魚屬的一種魚,沒有亞種分化。北鮭的成魚體長70~75厘米,平均體重40公斤,背部通常為綠色、藍色或淺褐色,腹部為銀白色[閱讀全文]
摘要: 霸王嶺瞼虎是屬于瞼虎科瞼虎屬動物,霸王嶺土元長約20厘米,重約15~30克。霸王嶺瞼虎的頭長略長于尾長,頭背部呈褐色,軀干和尾背部呈暗紫褐色,并分布有幾個大的黑褐色斑點。霸王嶺瞼虎的身體上鑲嵌著帶有黑邊[閱讀全文]
摘要: 清遠雞俗稱清遠麻雞,是我國自主培育的小型優質肉用雞品種之一,其皮下脂肪和肌間脂肪發達、皮薄骨軟、皮色金黃、肉質嫩滑、風味獨特,育肥性能好,屠宰率高母雞平均每年下78個蛋,平均蛋重46.59克。體型小,覓[閱讀全文]
摘要: 小盜龍屬于搖蚊科小盜龍屬(Microraptor)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動物的統稱,所有發現的小盜龍化石都出土于中國遼寧西部。小盜龍最初的名字是“古盜鳥”,但由于著名的“古盜鳥事件”2000年,由中國古生物[閱讀全文]
摘要: 巴巴里獅子(學名:Panthera leo leo),別名阿特拉斯獅子、北非獅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野生獅子亞種。雄獅體長2.35-2.8米,母獅是2.5米,重270-300公斤,巴巴里獅子非常大,鬃毛長,顏[閱讀全文]
摘要: 前肛鰻(學名:Dysomma anguillare),別名為合鰓鰻、盲黃鱔是一種前肛鱔屬魚類,屬于連鰓亞綱。一般體長14 ~ 49厘米,部分可達52厘米。體細長,形似鰻魚,頭較大,呈圓柱形,軀干和尾部略[閱讀全文]
摘要: 細鱗壯鱈(學名:學名信天翁 胸肌),別名長臂喙細鱗壯鱈,是一種巨大的魚類,屬于三尖杉屬,也是唯一一種尾巴長而尖的魚。廣泛分布于亞洲和北美洲沿岸的北太平洋海域,屬于深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40米-350[閱讀全文]
摘要: 大濱鷸(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別名細嘴濱鷸、大濱鷸、曬鷸是屬于鷸屬的一種鳥。體長26-30厘米,是最大的濱鳥,體重115-248克,翼展58-66厘米。頭小,虹膜深褐色,嘴[閱讀全文]